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不算到喀什。古朴的建筑群落、曲径通幽的小巷、传统的手工艺品、浓郁的民族风情、各色的风味美食……夜幕下喀什古城游人如织,千年岁月的沉淀,古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辉煌仍在继续。
▲沙拉麦提古丽·卡日的爷爷在“古丽的家”为游客表演舞蹈。人民网 陈新辉摄
走进“古丽的家”,一棵巨大的无花果树矗立院中,游客或坐着喝茶聊天,或拍照留影,或与“网红爷爷”欢乐共舞。
▲游客在“古丽的家”观看表演。人民日报记者 白阳摄
“古丽的家”是喀什古城最早的民宿,如今也是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30元套餐好吃好玩还不贵,268元的房价始终如一。”民宿负责人沙拉麦提古丽·卡日说,亲民的价格和高品质的服务让“古丽的家”有了很多“忠粉”,不仅爱跳舞的爷爷成了古城有名的“网红爷爷”,家里这棵60多年的无花果树也成了“网红”。
▲喀什古城街头随处可见漂亮的“古丽”。人民日报记者 于洋摄
2015年,改造后的喀什古城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激活了这里的流量密码,沙拉麦提古丽从中看到了商机:游客们参观完古城,还想走进居民家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
▲喀什古城的志愿者。人民日报记者 于洋摄
2017年3月,“古丽的家”旅游家访点开张。“游客很喜欢这种沉浸式家访的体验。”沙拉麦提古丽介绍,现在二楼是不同风格的民宿客房,一楼是民俗文化展示大厅,游客可以一边喝茶,一边欣赏歌舞表演。
▲古城商户正在制作手鼓。人民日报记者 张义钊摄
“现在的古城变得特别漂亮,游客也多,我们本地人也非常喜欢逛古城。”一曲舞罢,80岁的“网红爷爷”也忍不住感叹,“每天在这里唱歌跳舞,和游客聊天,特别快乐幸福。”
▲喀什古城日光旅拍门前五彩斑斓的的琉璃灯。人民日报记者 于洋摄
2010年,喀什古城核心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按照“一户一设计”“修旧如旧”的改造原则,保留并加强了喀什居住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
▲喀什古城网红打卡点之一坎土曼铁业社。人民日报记者 张义钊摄
▲坎土曼铁业社里,手工匠人打造铁具。人民网 陈新辉摄
布袋巷、彩虹巷、磨坊巷、吾斯塘博依街、汗巴扎美食街……喀什古城主城区13条主街及99条小巷各具特色,古色且灵动。
▲夜幕下的古城,游人如织。人民日报记者 白阳摄
截至2020年底,喀什古城改造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超过70亿元,完成老城区28个片区4.9万余户、507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喀什古城的特色被最大限度保留下来。
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这座“活着的千年古城”在古丝绸之路上再次焕发青春。
▲游客买到了满意的工艺品,与店家高兴握手。人民网 陈新辉摄
“8月,喀什古城景区接待游客123万人次,首次单月超过百万人次。”喀什古城管委会宣传科副科长顾晶晶说,古城最不缺的就是网红打卡点,汗巴扎夜市、喀什古城油画一条街、喀什印象一条街等,到处都是这座城市的标本和切片,古老而时尚。(人民日报记者 张义钊 人民网 陈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