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多位校友荣获2023未来科学大奖
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田先进2023-08-17 08:50

8月16日,2023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香港两地共同举办,8位学者获得2023未来科学大奖。中国科大校友赵忠贤(5902)、陈仙辉(89博),因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性发现和对转变温度的系统性提升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荣获“物质科学奖”;任少卿(07218)因提出深度残差学习,为人工智能做出了基础性贡献荣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赵忠贤(5902),195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陈嘉庚国际学会会员,国家超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科大、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兼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赵忠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及相关机理研究。1964年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1976年起从事探索高临界参数,特别是高临界温度超导体探索研究。1987年初赵忠贤及其合作者独立地发现了临界温度为92.8K的Ba-Y-Cu-O超导体。1987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奖;1988年获首届陈嘉庚物质科学奖。所在研究集体荣获199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基于铁基超导体的研究与其他七位研究者一起获“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获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2015年获B. T. Matthias奖。

赵忠贤目前的研究课题及展望是:探索新超导体;研究铜氧化合物和铁基超导体的机理;开展高压合成和高压下的物理性质研究;磁性和输运性质研究。

陈仙辉(89博),1989年9月至1992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攻读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仙辉199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此后先后作为洪堡基金学者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和斯图加特马普固体物理研究所工作,作为访问教授在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研究院和美国德克萨斯超导研究中心工作。1998年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2年受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仙辉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新型非常规超导体的探索及超导和强关联物理的研究,发现的新型超导体涵盖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富勒烯超导体,铁基超导体和有机超导体等多种体系。在铁基超导体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首次在铁基超导体(常压下)实现40开以上的超导电性,给出了相图及反铁磁与超导电性竞争和共存的证据,发现大同位素效应和磁化率线性温度依赖关系的普适行为;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发现多自由度相互作用导致的反常行为;陈仙辉基于黑磷具有与石墨类似的二维结构且有能隙,提出开展对其研究的思想。随后,他利用高温高压技术生长出高质量黑磷单晶,并与复旦大学张远波等小组合作,成功地在二维黑磷薄层晶体实现了场效应晶体管。

陈仙辉的研究方向是高温超导及强关联电子。他还兼任 Nature系列杂志《Scientific Reports》和《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Editor、《科学通报》编委、《物理》编委、《物理学进展》编委、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位。

任少卿(07218),200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于中国科大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班,现任蔚来自动驾驶研发首席专家、助理副总裁,曾担任自动驾驶公司 Momenta 合伙人、研发总监。《2018 年度自动驾驶谷歌学术引用榜》中,任少卿自动驾驶方向累计学术引用全球第二。任少卿提出适用于物体检测的高效框架Faster RCNN和图像识别算法ResNet,后者相关论文于2016年获得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会议CVPR 的Best Paper Award。

获奖工作是四位获奖者(何恺明、孙剑(已故)、任少卿、张祥雨)在2012至2016年间于北京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完成的,获奖团队提出了深度残差学习,使神经网络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获得以前难以实现的能力,促成了多个突破性的成果——包括AlphaGo,AlphaFold和ChatGPT。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旨在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取得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以创新模式带动更多民间资金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的研究,促进科学事业发展,以科学精神影响中国、影响世界、影响下一代。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金。捐赠人均为声誉优良、社会贡献突出且深度认同科学价值的行业领军人物定向捐赠。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未来科学大奖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设立,该基金会于2016年11月在香港注册成立,并由香港税务局颁发了根据《税务条例》第88条获豁免缴税文件。

推动科学、成就未来。未来科学大奖希望奖励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启蒙科学精神,唤起科学热情,影响社会风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于科学,实现中国的“科学梦”。

责任编辑:田先进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