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定灾区重建按下“加速键” 1797名专业人才全方位参与
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李凯旋叶茂2023-09-27 17:17

秋风送稻香,田野获丰收。仲秋的泸定一扫地震带来的阴霾,到处洋溢着生机,充满着活力,人民群众喜笑颜开,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泸定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2022年9月5日,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年来,1797名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投身泸定,助力灾后恢复重建,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专业和智慧、真情和执著,服务泸定地震灾区,用“辛苦指数”换取灾区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灾区人民群众脸上挂满最美的笑容。

泸定县得妥镇北头村灾后安置点.JPG泸定县得妥镇北头村灾后安置点

舍小家顾大家

奔赴灾后重建一线

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是困扰泸定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困难之一。重建工作任务繁重、涉及面广,对人才需求量极大,加之泸定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无疑为恢复重建工作添了很大困难。

“这个家就交给你了,父母孩子你多费心,我报名参加了泸定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现在正等候通知,可能明后天就要出发!”“灾区那么危险,你就别去了吧!”“参加泸定援建,是重建万千家庭,我学的是道路桥梁专业又是党员,我必须去!”这是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运行调度中心高级工程师舒俊在奔赴泸定灾区前,向妻子的深情告别。像舒俊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专业技术人才,泸定灾区还有很多,他们讲党性、讲奉献,用满腔热血、精湛技术支援服务泸定灾后恢复重建。

为缓解泸定灾后恢复重建专业技术力量不足压力,甘孜州针对灾后恢复重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围绕泸定灾区旅游规划、生态修复、道路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梳理紧缺专业人才急需清单,积极争取省直部门支持,加强州内专业技术人才统筹,第一时间组建援助灾区重建的人才工作队,驰援泸定灾区恢复重建。

一年来,1797名人才加入灾区恢复重建大军,积极投身重建工作,他们下一线、跑项目、进工地,真抓实干,献智献策,填补了灾后恢复重建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为快速推进灾后重建各项任务、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扬专长显身手

聚力同心重建新家园

怎样加强人员调配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最大程度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优势?为此,甘孜州根据人才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情况,在岗位匹配、人员安排上实行“一人一策”,“一对一”设岗赋权定责,使各类人才快速融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杨军熟悉住房建设工作,被安排到受灾最严重的泸定县得妥镇参加恢复重建工作,主抓安置点建设。他一天步行20余公里,累计完成624户群众住房统规自建、1274户群众住房维修加固,得到灾区群众高度赞誉,大家闲谈时说:“这娃儿对修房子真熟悉,来这就没歇过,勘地基、搞测量、跑手续,脸都晒脱皮了,让我们这么快搬进新家,了不起啊!”其实,杨军只是众多支援灾后恢复重建的人才代表之一,他们不怕苦,不怕危险,白天跑工地,晚上编规划,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

杨军在泸定县得妥镇繁荣村与群众讨论建设规划.jpg

杨军在泸定县得妥镇繁荣村与群众讨论建设规划

据悉,一年来,各类人才立足岗位,各展所长,共参与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33个,提出意见建议418条,解决技术难题292个,参建基础设施、集中安置点、道路桥梁等重点项目230余个,他们用专业和真情让泸定换“新颜”。

传技育人才

变“输血”为“造血”

泸定县本土人才量少质弱,一直是阻碍泸定发展的根源,也是困扰灾区恢复重建的“肠梗阻”。怎样提升本土人才应急处突、攻坚克难、服务发展的能力,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

“邓老师,这个图纸这样画可以吗?我始终画不好!”“邓老师,这个景观造型这样做,步道这样设计可以吗?”面对大家的“打扰”,邓老师总是耐心传授,“手把手”教学,“面对面”讲解。大家口中的邓老师,是四川省自然资源专家库成员邓思楠。她的师徒故事,是众多专家人才帮带本地人才的缩影,他们将工地当课堂,将图纸当课件,耐心细致教授“徒弟”,言传身教帮带本地专业技术人才,坚持“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同步,真心实意为泸定培育优秀人才。

据悉,甘孜州以泸定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建立泸定本土人才与援助人才帮带工作机制,加大“师带徒”结对帮扶,实现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培育延伸,同时注重在急难险重一线强化本土人才实践锻炼,促使本地人才提能增智。一年来,1797名专业技术人才与109名本土骨干人才结成师徒关系,开展工程质量、生态修复、道路建设等现场教学140余次,举办灾后重建培训班、技能培训班等40余期,培训各类人才1500余人次,带领跟师学艺的“徒弟”参与重点项目建设155个,帮助灾区群众解决房屋选址、伤病治疗等实际困难536个,为泸定培育了一支带不走、技术硬的人才队伍。

人才汇聚力量。一年来,驰援泸定地震灾区的各类人才发扬长征精神、“两路”精神,冲在灾后恢复重建最前沿,顽强拼搏,挥洒青春,贡嘎山下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宽阔通达,人才与群众融为一家,泸定正在美丽蝶变!

责任编辑:李凯旋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