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五洲 技能之星
王晓菲:纺织技艺在微小处见功夫
初入纺织厂的王晓菲曾一度觉得纺织工作枯燥乏味,然而当发现其中关窍,她选择钻研勤练。如今,她的纺织技艺炉火纯青,行云流水般的操作助她斩获全国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
今天,经社君带您走近山东德州恒丰集团高级技师王晓菲,看看她的纺织技艺。
拔管、找头、引纱、插管、提纱……手指翻飞、银丝舞动,一套接头换纱操作行云流水,犹如弹钢琴。
依靠一手绝活,山东德州恒丰集团高级技师王晓菲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等称号。
王晓菲的技能,是微小处见功夫,但这种“微小”却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王晓菲在车间包卷粗纱。(德州恒丰集团供图)
操作技能是设备和技术水平难以替代的重要生产要素。
以王晓菲所在的车间为例,“罗卡斯紧密纺斜接头法”的使用,让细纱机开车效率从50%多提高至95%,一天可增加产量1吨多。她创造的“罗卡丝紧密纺皮辊上单手接头法”,可减少接头动作50%,速度提高2倍,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30%。
王晓菲所创新的操作法,在全国性纺织产业论坛上进行了展示,在更多工厂进行推广,推动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
对纺织工作,她的态度经历了这样的反转
20多年前,王晓菲技校毕业后进入纺织厂工作,那时她对纺织工作的第一感觉就是又累又枯燥。
“车间噪声大、温度高、棉絮纷飞,这份工作还需要三班倒。刚开始我还真有些吃不消。”王晓菲说。
不过,她很快意识到,纺纱工技术含量很高,越琢磨越有劲头:“纺纱看似不难,但往往是‘一看就会,一学就废’。我刚进车间的时候,看到老师傅们熟练的动作,就像是在弹钢琴,自己也想试一把,但第一次拔纱管的时候就被高速运转的管纱磨掉一层皮。要想熟练操作,真是要下苦功夫、硬功夫。”
2007年,她经过反复琢磨,摸索出了“食指勾断氨纶丝法”,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设备配件的损坏。此后,她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创新之路逐步展开。
练就一身绝活的王晓菲闲不住。2008年,她报名参加全国棉纺行业细纱工职业技能大赛。备赛时,她经常练到深夜12点。别人逛街,她练技术,别人休假,她学理论。正是在车间高温高湿考验下度过的那段艰苦日子,让她收获了显著的进步。
王晓菲(右一)辅导徒弟查验纱线条干质量。(德州恒丰集团供图)
“纺织工人入门很容易,但要做精却很难,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真心希望我们纺织行业的技能人才能研发更多新产品、新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服装服饰和家居用品。”王晓菲说。
传技于人,她已培养二百余名高级技师
获得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后,恒丰集团特别设立了“王晓菲技能大师工作室”,王晓菲也开始了传承技能的新征程。近几年,工作室已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培养了近200名高级技师,并参与新产品研发和国家标准起草。
王晓菲(中)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培训会。(德州恒丰集团供图)
对于技能人才成长环境的改善,王晓菲感受很深:“鼓励技能工人成长成才,提高薪酬待遇是一方面,社会地位提高也十分重要。技能竞赛和表彰是很有效的方式。同时,人社部推出的‘新八级工’制度也是一项好政策,可以打破技能工人职业上升的‘天花板’,培养更多的‘金蓝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