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九峰山实验室解决困扰业界的沟槽型碳化硅MOSFET器件工艺难题;湖北洪山实验室揭示玉米和水稻趋同选择规律……9月19日上午,湖北省科技厅发布湖北省实验室首批23项亮点科技成果,其中基础研究类14项,技术创新类9项,促进科研供给与产业需求良性互动。
近年来,湖北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建设和培育了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1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06家省重点实验室。尤其是2021年以来陆续组建的光谷、珞珈、洪山、九峰山等10家湖北实验室,聚焦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物育种等优势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已成为湖北省核心战略科技力量。
为加快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今年以来,湖北省科技厅开展湖北省实验室亮点科技成果征集工作,共征集118家实验室填报科技成果405项。经过多轮遴选,有53项科技成果被纳入湖北省实验室亮点科技成果库,其中23项获评湖北省实验室首批亮点科技成果,30项获评湖北省实验室首批入库培育成果。
一批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脱颖而出:在基础研究方面,“创制平衡抗病与产量的水稻新基因”“胶原纤维内材料生长产生兆帕级收缩应力”等17项研究成果受到学界和业界关注;在技术创新方面,一批成果已实现转化应用,如“大型复杂曲面机器人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转让/许可累计2800万元,近3年新增销售收入53.47 亿;“地衣芽胞杆菌高效细胞工厂创建及产业化应用”已在国内外15家企业进行应用,近3年新增销售收入22.6亿元。
“我们将进一步建好用好湖北省实验室亮点科技成果库,着力为技术找场景、为成果找市场。”湖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湖北将在跟踪服务实验室成果研究深化熟化、聚焦开展实验室成果科技金融服务、精准服务实验室成果对接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重大科技成果更快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