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田里养虾不但不影响种粮,反而会促进种粮!”“跟外地打时间差,九钱左右的炮头小龙虾可以卖到150元一斤!”……9月6日,“走进天府粮仓”2023中省主流媒体采访团来到"宜宾早虾"核心产区兴文县,探寻当地稻虾种养的成功之道。
效益很可观,稻虾种养亩产上万元
“今年的中稻已经收割完,现在正在晒田,马上就要开始今年下半年的小龙虾养殖了。”兴文县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吴远松介绍,眼下,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的小龙虾开始逐步下市,而兴文正好可以利用当地的气候优势,适时开启新一轮小龙虾养殖。“我们这里的小龙虾主打一个时间差,既赶早,又赶晚。”他解释说, 小龙虾养殖周期短,最快45天即可上市。当地主要是从每年的9月到第二年的4月养殖小龙虾,年前上市的小龙虾被称为“晚虾”,年后上市的则被称为“早虾”。
为什么兴文养殖小龙虾要赶早、赶晚?这跟全国小龙虾供应市场有关。在每年5至9月种水稻的季节,湖北等地的小龙虾大量上市,虾价下跌,本地虾农不愿起虾,更愿意种水稻。收割稻谷后,外地小龙虾下市,虾价开始上涨。此时,留田稻桩在放水关田后浸泡发酵,是小龙虾最好的饲料,每亩可节约500元左右的饲料成本,养虾利润更高。此外,因为养虾的水田只能通过绿色有机方式种植水稻,稻米价格更高,可卖到10元每斤。因此,养虾反而激发了农户种稻的积极性。
吴远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水稻亩产在1000斤左右,稻虾种养不影响产粮,额外还多产了小龙虾。每亩每季产虾150至200斤,一年可养3到4季,按每斤30元的价格保守估算,除去成本,养虾纯利润每亩可以达到上万元。以共乐镇共乐村村民姚斌强为例,他家有近三亩田,采取“种一季水稻,养三季小龙虾”的模式,保守估算年收入为3至4.5万元。真正实现了“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
截至目前,兴文县有稻虾养殖公司、专合社、养殖大户等361户,其中稻虾公司20家,稻虾专业合作社21家,养殖大户320户,建有澳洲淡水龙虾和克氏原螯虾育种基地各一个。兴文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朝忠表示,今年全县稻虾养殖面积达到7.4万亩,预计稻虾总产量为1.2万吨。
配套要跟上,智慧管理+专业服务
“9月6日,上海市场上炮头小龙虾30元每斤,北京31元每斤,山东31元每斤……兴文石海小龙虾当日指导价30元每斤。”在位于共乐镇的兴文县智慧农业数据运营中心,大屏幕正滚动更新着包括稻田实时监测预警、虾价波动和交易数据、供需信息等重要数据。“这是我们的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具备监测预警、稻虾种养、数字交易、信息发布等功能,为稻虾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悉,目前这套智慧农业数据运营系统,主要绕稻虾生产、管理、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环节,依托田间智能化物联网监测设备,开发手机APP,实现对稻虾生产管理全过程的监测预警和智能化精细管理,节省劳动力,提升稻虾种养的品质和产量。目前已覆盖全县稻虾产业核心区近2万亩面积。“以小龙虾养殖为例,系统每半个小时就自动更新一次,实时监测小龙虾养殖的水质情况,包括水温、溶氧、电导率、氨氮值、ph值等指标,有利于科学养虾,提升养虾效率。”吴远松介绍说。
除了应用现代科技走智慧农业之路,当地还引进农业企业,开设稻虾养殖“4S”店,即:不懂技术,免费学;缺少资金,可以赊;没有虾田,平价租;担心销路,高价收。同时,就地建设省级小龙虾良种场,有效避免了外地虾苗企业趁机哄抬苗价、长途转运导致虾苗死亡率高等养殖风险。目前,该小龙虾良种场已初步具备向市场供应不低于5000万尾虾苗的能力。
此外,兴文县还创新成立了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主抓稻虾产业发展;成立四川小龙虾产业研究院、组建特色水产专班,合力推动全县小龙虾产业发展;设立“村资贷”“兴虾贷”等金融产品,解决小龙虾产业发展融资难题;并通过三产融合,开展小龙虾精深加工,举办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等,提升小龙虾产业发展附加值。
据介绍,兴文稻虾发展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强基+五年跨越”的战略思路,构建稻虾全产业链。着力打造“鱼米产业兴旺、乡民生活富足、生态环境宜居、文化特色鲜明”的鱼米之乡,到2025年,带动全县发展10万亩稻虾基地,年产小龙虾2万吨,综合产值50亿元,打响川南早虾、兴文石海小龙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