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烟尘中走来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既带着历史的厚重和古朴,又洋溢着新时代的青春锐气。踏上这块热土,让我们一路走、一路看。
人人都说家乡好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我在兴和等你。一座小城地接晋、冀、蒙,区位优势独特,自然风光秀丽,它就是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的兴和县。
兴和县从战国以来,历代分别在境内设置路、府、州、县。散落在兴和各地的历史遗迹若隐若现地勾勒出兴和漫长的发展轨迹。大青山上神奇的“七宝洞”,千年屹立的摩崖碑,这些深锁山涧古风古韵的遗址遗迹,无言诉说着以鲜卑拓跋家族为代表的北魏王朝开疆拓土的传奇故事。民国十八年(1929年)隶属绥远省,为绥远省最东部的一个县;建国后,1950年隶属绥远省集宁专员公署管辖;2003年12月年乌兰察布撤盟设市后,属乌兰察布市管辖县。
随着时代的发展,兴和县也进入了历史的快车道。特别是近十年来,这片沃土处处都有可喜的新变化,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新兴和县,正快步迈入我们眼帘。
兴和有石墨、膨润土、钼等矿产30余种,是全国三大石墨基地之一,地质储量达6500万吨;是国家一级大型膨润土矿,总储藏量达1.82亿吨;钼矿探明储量居全国之首,金属量达180万吨,给这片土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与活力。
兴和生态环境优美宜人,走进兴和一座座景美人和的村庄,一幅幅有“点”有“面”的画卷,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兴和县的各个角落,诗意乡村无处不在,善美乐居跃然眼前。
兴和县还拥有国家AAAA景区“天然氧吧”苏木山和“养生绿谷”察尔湖;2023年兴和县苏木山森林公园成功入选全国星级生态康养基地;还有“百美村庄”涝利海,兴起星空游,在“醉”美湿地草原上,看“星河”下的兴和;也有“云端梯田草原”的桃九花岭,面向首都“后花园”的形象逐步展现。这样的好家乡,还有谁不喜欢呢?
塞外小城故事多
走进兴和,漫步在兴和县的大街小巷里,居民住房错落有致,大自然风光的秀色,空气清新宜人的环境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使人幸福感油然而生。
近十年来,兴和县自觉担负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走出了一条具有兴和特色的“保护生态,绿色发展”道路。截至2022年,兴和县森林面积由2000年的63.32万亩增加到134.35万亩;2022年全年绿化造林2.75万亩,新增绿化面积806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64平方米。兴和县森林覆盖率为24.8%。
塞外小城的魅力不单单在于环境优美,还在于城市和谐文明和治安平稳的环境。
夜幕下的兴和县城区灯光璀璨、人声鼎沸、车流不息。在灯光的照耀下一处处景观绿化显得格外美丽。不论是在步行街还是公园、广场,在各种音乐和叫卖声中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如果外地人询问,兴和县城内的治安怎么样?居民朋友们一定会自豪地告诉你,随处可见闪烁的红蓝警灯、整齐的巡逻队伍默默地维护着这片“人间烟火”。
兴和县东距首都北京240公里,是中国西部和内蒙古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县。因特殊的地理区位,人员流动大,治安秩序管理增加一定难度,同时作为首都“护城河”,兴和县一直把“平安兴和”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兴和县以巩固拓展“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和“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以“创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县”和“双拥模范城”为目标,突出“共治共建共享”理念,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向上向善的精神特质。2019年成功创建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文明城市;在2021年12月15日举行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兴和县获得“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2023年1月又荣获“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这项“国”字号荣誉。
唯有爱拼才会赢
前进的征程中,兴和县步入新时代,实现新发展。独特的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底蕴、繁荣的经济活力,共同造就了今天的“大美兴和”,也为兴和县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的兴和县,正围绕中国共产党兴和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加快发展“五大经济”,建设“两园两区”,奋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常言说,唯有爱拼才会赢,他们都相信这句话。今年以来,兴和县建立了“4+37+N”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形成了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当的招商氛围,上半年共对接企业365家,签约落地项目34个,到位资金8.07亿元。
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扎根于兴和县大地,处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好风气。我们有理由相信,将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一个文明美丽的新兴和县一定会像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乌兰察布大地上。
一路走来满眼春,眼前有景看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