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代力吉镇:马产业多元发展铺就乡村致富路
科尔沁左翼中旗融媒体中心包卉杨中凯2023-09-12 19:23

产业兴则乡村兴。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代力吉镇依托牧草资源丰富、养马历史悠久、马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不断延伸马产业链条,推动马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同民俗、旅游及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秋高气爽的九月正是一年中牧草最好的时候,草势茂盛、籽实成熟、营养丰富。科左中旗代力吉镇育肥马养殖户曹套高的百余匹良驹正在自家的优质草场上扬蹄撒欢,悠闲进食,努力的蓄积脂肪,换上被毛,做好越冬准备。曹套高养殖育肥马已经三十多年了,是远近闻名的一把好手。这几天他们一家正忙着加固棚圈、存贮饲草料。d0d0a5a6-4e70-d628-834c-dc8d88581643.jpeg

曹套高给马添加草料 包婷婷 摄

育肥马养殖户曹套高:“一年可以卖三十四匹育肥马,纯血的马驹一匹可以卖五万元。”

在科左中旗代力吉镇,像曹套高这样的养马户不在少数。据了解,目前代力吉镇饲养马匹的有196户,马存栏有2190匹,除了育肥养殖,赛马养殖带来的效益也十分可观。包爱民就是代力吉镇赛马养殖户的代表,多年来,他家的赛马在各项赛事中斩获无数奖项。“我已经养了二十多年的马,主要是参赛、繁育、改良马。一匹马售价从五万到几十万不等。”包爱民说。5de310b5-70c3-9313-23d5-d96729e27119.jpeg

包爱民饲养的参赛马匹 包婷婷 摄

蒙古族人不仅善于养马、用马,而且爱马、惜马,进而创造了灿烂的马文化。马具是联系人与马的重要部件,伴随着“马背上的民族”自古代走到了今天。刘乌力吉木仁是代力吉镇10名马具手艺人之一,他制作的马绊子和鞭子远近闻名,慕名联系他制作马具的人特别多。fc23cbb4-aafc-52f3-4889-6bc5d08887b6.jpeg

刘乌力吉木仁正在编制马鞭 包婷婷 摄

马具手艺人刘乌力吉木仁:“我们主要是订单生产,有人下单后,我们按照他的要求制作发货。我从二十几岁就开始做马具了,现在六十二岁了,因为我从小就爱好制作马具,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依托丰富、多元的马产业优势,代力吉镇持续深度挖掘马业资源和产业优势,计划发展特色酸马奶,打造代力吉镇马奶品牌。科左中旗代力吉镇政府副镇长李红丽:“乡村振兴发展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借助我镇马资源这一特色产业优势,2024年计划在后四井子嘎查建设马奶产业基地,向农牧民养马户收取马奶,制作酸马奶进行销售,打造代力吉镇马奶品牌,为农牧民增加一份可观的收入。”1761ab9d-4735-7675-c70b-3fed54f04a7c.jpeg

代力吉镇成群结队的马匹 包婷婷 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马”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科左中旗代力吉镇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服务和保障功能,以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为关键,以乡村全面振兴为根本点,以人民群众增收为落脚点,推进育肥马养殖、赛马养殖以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壮大、效益倍增。

科左中旗代力吉镇政府副镇长李红丽:“代力吉镇依托牧草资源丰富,养马历史悠久、马文化底蕴深厚的基础,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积极探索马产业发展之路,推动马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使马产业成为一项富民产业,进一步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翟钦奇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