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撑起雪域高原一片天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德格县人民医院纪实
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宋豪新2023-10-11 14:13

· 2016年12月 德格县人民医院成立州级重点学科--儿科。

· 2018年8月 甘孜州关外第一家重症医学科(ICU)“落地”德格县人民医院。

· 2019年4月 德格县人民医院在儿科新生儿病房成功开展首例新生儿无创通气技术,成功救治重度窒息新生儿,最大限度减轻了患儿的脑损伤以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填补了医院新生儿机械通气技术的空白。

· 2019年10月,德格县人民医院高压氧舱正式开舱,建成甘孜州县级医院中首家通过行业完整认证许可的高压氧舱。

· 2020年11月 德格县人民医院建立甘孜州北路第一家血液透析室。

· 2022年1月 德格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举行揭牌仪式,经过改造升级的德格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正式投用,切实解决了县域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难题。

一批又一批医疗人才前赴后继,一个又一个医疗记录被开创,而这仅仅是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院”)对口帮扶援助甘孜州德格县人民医院诸多成绩的缩影。

医疗帮扶显仁心

雪域高原好“门巴

2022年9月,德格县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来自西藏江达病情危重的双胞胎孕妇。

当天下午,孕妇突然早产,只有“巴掌”大小的双胎早产儿出生时无哭声、无呼吸、心跳微弱,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市一医院“组团式”帮扶队员黎雯蒂带领县人民医院儿科李晓燕团队,第一时间制定治疗计划,采用新生儿无创通气技术等规范化的救治方案,经过22个日夜的专业诊疗和精心护理,新生儿逐渐度过危险期,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成功救治了这对小生命。

自2016年12月成立儿科以来,德格县人民医院儿科作为甘孜州级重点学科,担负着德格县以及周边白玉县、西藏江达县的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危重症抢救、常见病诊治及急救等工作,在两院的共同努力下填补了无儿科和儿科医生的空白。

今年9月,受市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陈泽君委托,罗俊副院长率领专家组一行6人再次来到德格县人民医院开展多项公益活动。专家组的骨科主任顾祖超带领曹飞、曾建伟2位专家进行“站起来”骨科公益手术,共计开展了13台高难度关节置换手术。

“站起来”行动——为困境骨关节病人提供手术援助项目,该项目自2021年发起,已累计资助骨关节患者79名,合计80台手术。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极大提高了困境患者的生活状态。

德格县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照射强烈,是我国白内障致盲高发区,市一医院与德格当地“组团式”帮扶工作队共同开展“亮起来”白内障复明公益手术。

79岁的患者贡呷旦珠就是这一活动的受益人,2021年,她接受了白内障手术,出院时,她不停地用手势表达着对医务人员的谢意:“门巴,扎西德勒。”

2021年至今,“亮起来”白内障复明工程共计治愈白内障患者346名。

输血+造血+活血

把好的技术和理念留下

援助医生不仅给当地病人带去健康,更要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留在基层,提高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藏区培养一支“永不走”的本地化医疗人才队伍。

“2023年是成都市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十周年,也是市一医院对口支援的十周年。对口支援‘传帮带’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市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陈泽君指出,医院对口帮扶突出“组团式”帮扶和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不断提升受援医院的“造血功能”。

“医院派出了由多个学科组成的专家团队,定期到德格县人民医院进行巡诊、指导、培训等工作,实现了技术、设备、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全面对接和无缝衔接。”据市一医院副院长罗俊介绍,医院还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实现了两院之间的实时沟通和协作,为基层医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专家支持。

“德格县地处高原高寒地区,高血压发病率高,我们在以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的同时,还结合德格本地情况,聚焦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市一医院“组团式”帮扶队长兼德格县人民医院院长杨杰介绍,我们已建立覆盖全县的高血压管理网络,实现了从筛查、诊断、治疗到随访的全程管理。

据统计,目前德格县共有高血压患者1.2万余人,其中已纳入管理的有1万余人,达标率达到了60%以上,高血压达标中心的建设有效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情系善地德格

雪域高原见证深厚民族情

援助医生不仅在健康帮扶工作上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也与藏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今年9月,曾任驻德格县人民医院第一任托管院长的陈航,作为专家组的一员再次回到德格,临出发前,他特意购买运动相机,用镜头再一次记录善地德格。

这趟回家,他与曾派驻德格县人民医院的第三任托管院长唐兵华带来了先进的医疗帮扶总体思路,助力县人民医院实现自我“造血”。

回程的路上,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即使离开高原数年,车上两个参加过援藏的都还会唱这首《故乡德格》。

从天府之国,到雪域高原,成都与德格,相距3000米海拔高度,他们因对口帮扶而情同手足。

责任编辑:宋豪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