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023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国际供应链论坛在宁波举行,会议提出,未来是与不确定性共存的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加速重构,石油化工行业对供应链的管理应从“以突发事件为主的被动反应模式”转变为“主动管控风险的价值创造模式”,同时借助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实现供应链的韧性提升,从而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安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毛涛表示,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布局未来在低碳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都提出了“零碳供应链”的概念,将把产品碳足迹管理延伸至原材料级别,因此石化行业打造绿色、韧性、安全的供应链刻不容缓。
“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使全球供应链出现本土化、区域化趋势,而我国的供应链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秘书长庞广廉认为,构建面向未来的供应链风险管理能力,是进一步增强供应链韧性的必然要求。他还建议,企业应遵循6个“主动”构建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主动洞察,查找供应链迫切需要解决、存在高风险的漏洞;主动创新与协同,构建韧性供应链体系;主动预警,实现供应链全链条可防可控;要主动补短板,构建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体系;主动培养,建立企业供应链生态圈;主动防范,将供应链风险管理融入工作流程。
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永新则强调了数字技术对供应链韧性提升的重要性。他指出,数字化工具的利用可以化解供应链中“信息不对称、信用不传递”的问题,优化生态并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降低企业间协同成本,从而推动石化供应链数字化升级,提升产业链效率,增强供应链韧性。
“数字经济正在重塑全球价值链,如何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则,在石化企业开放过程中不断推进相关制度的创新,构建跨境数据流动的中国的方案,探索数据驱动等数据新的体系和模式的发展也是我们提升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一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贸易室主任东艳说。
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动力电池室室主任王攀等嘉宾分别从汽车、建材等下游行业,以及关税优化等方面分析了石化行业全供应链的管理现状。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色供应链部项目主管张慧等嘉宾还分享了企业在数字赋能绿色供应链方面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