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孙秀艳 杨彦帆2022-10-14 00:00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作出的庄严宣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十年来,沉甸甸的“民生账本”彰显发展温度。数据显示,2012至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6896亿元,2021年安排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561亿元,精准落实帮扶措施;2012至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教育支出从2.12万亿元增长到3.82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1.26万亿元增长到3.44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从8058亿元增长到18659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十年来,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改变,8000多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农民工总量增至2.9亿人……就业稳,城乡居民的钱袋子更鼓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65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3.51万元。

  从城市到乡村,我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十年来,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2012至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9亿人增加到10.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5.4亿人增加到13.6亿人。

  与此同时,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12年以来连续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14年以来4次统一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标准。医保报销比例持续提高,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2021年的27.7%。

  生育政策不断优化,加快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大幅提升,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城乡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由75.4岁提高到了78.2岁。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必将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关报道见第十、十一版)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