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医院自主研发便携式内科胸腔镜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姜泓冰2024-01-28 16:45

“胸腔内大量血性胸水,壁胸膜上发现一枚结节……”日前,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内科团队为一名52岁患者进行内科胸腔镜检查,使用的胸腔镜系团队自主研发,属国内首创,体积小巧轻便。经胸壁上仅5毫米的切口将一根长24厘米的镜体探入患者的胸膜腔内,就可进行吸引和取样以明确诊断。

1月26日,这款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内科李强教授团队与上海微创公司共同研发的便携式内科胸腔镜,在第四届介入呼吸病学创新国际论坛上首次公开亮相。

微信图片_20240128145604.jpg

使用便携式内科胸腔镜进行手术。东方医院供图

为开发一套适应高龄、长期卧床、心肺功能较差胸膜疾病患者,更加微创且便携的内科胸腔镜治疗系统,李强教授团队从2018年着手设计,2020年首次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原型机,经过三代的打磨优化与近两年的系列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这台国产自主研发创新的“东方牌”便携式内科胸腔镜终于面世。其由一个操作手柄和24厘米镜体以及一个可拆卸的液晶显示屏组成,体积仅为传统内科胸腔镜的1/20。因为仅需在肋间穿刺,手术创伤和风险大大降低,在普通治疗室或床旁即可开展,针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和脓胸的介入治疗以及胸膜腔镜辅助下早期肺癌微创消融手术等疾病的诊疗均适用。由于其结构简单,对于操作的环境要求更加宽松,医疗机构设备购置及病患手术花费也将大幅度降低,尤其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普及和推广。

26日的论坛上,一款新型气道覆膜支架同时亮相,可用于腔内微创介入治疗因气管插管或气管造口所导致的气管狭窄。李强教授团队经过3年多不断改进,破解了传统全覆膜金属支架容易移位等不足,已获得国家专利。得益于独特的设计,只需在局麻和常规可弯曲支气管镜下即可完成支架的放置,无需硬质支气管镜的帮助,将会极大便利基层医院的临床诊疗需求。

上海市东方医院副院长徐增光介绍,该院2023年10月获批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单位,是浦东新区“医产融合”的核心单位之一。医院有效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达762件,在上海市技术交易所开放许可专利28项 。

责任编辑:姜泓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