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力现代中药创新: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在津启动
人民日报客户端天津频道靳博2023-11-23 11:43

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近日在天津召开。实验室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天士力医药集团、浙江大学三家单位协同共建,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

image.gif

“实验室将坚持面向人民健康,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立足‘中医理论、人用经验和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以组分中药理论为指导,构建现代中药快速高效创制体系,研制临床疗效更突出、药效物质更清楚、作用机制更明确、产品质量更可控、国际市场更认可的高质量现代中药,建成引领现代中药创制的一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张伯礼院士指出,要实现高质量中药快速高效创制,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

“实验室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共同攻克现代中药创制“卡脖子”难题,为创新中药高效发现、产业升级换代和中药国际化,奉献高质量的新技术、新成果。”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天士力医药集团董事长闫凯境表示。

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整合了15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的资源,汇聚了包括中药学、药学和中医学三个国家“双一流”学科的研究力量。除张伯礼院士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家姚新生受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肾脏病学家陈香美,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代谢动力学家王广基、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代谢动力学家刘昌孝院士受聘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作为我国传统中药重要生产基地,天津市在中药基础研究、经典名方传承、制剂生产等领域基础雄厚、优势突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中药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日前,工信部批复天津市组建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中心,这也是工信部在现代中药领域布局建设的唯一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对于提升天津市现代中药领域研发制造优势、加快汇聚全国一流创新资源、引领中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image.gif天津突出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现代中药创新中心围绕主要目标和任务方向,聚焦制约我国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围绕中药材高质量供给、中药现代化生产、装备智能化转型和中药市场应用四大领域,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中试孵化平台和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快技术转移扩散,提升生产工艺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中药产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带动提高我国现代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实验室协同共建单位之一的天士力,近年来依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建设构建起全产业链范围内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体系,该体系可推广、可转移,为行业提供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并产生了良好示范效应。天士力先后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世界智能大会WIC智能科技十佳优秀案例,并荣获2022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今年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医药工业同比增长10.61%,现代中药板块以16.72%的收入增速继续稳健增长。闫凯境表示,天士力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充分应用数智技术,向创新创造型、智慧服务型企业转型。2020-2022年,天士力的研发投入从6亿元增长至10.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研发投入/医药工业收入从9.4%增长至14.22%,居于行业前列。截至2022年底,天士力现代中药领域共有26条研发管线,II、IIII期产品密集布局。在2023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强榜单和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强榜单上,天士力分别位列第157位和第71位。就在不久前,天士力医药集团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结合中医药特色数据和盘古大模型的基础能力,构建中医药研发大模型,并进一步打造一系列的场景应用,引领AI驱动业务创新。利用大模型智能化信息挖掘能力,深度萃取中药组方,药材成分,分子结构的中医理论内涵,实现复方中药的精准表征计算,助力中医药知识的精准挖掘,形成中医药数字智能化研究,加速创新中药产业研发的全流程。(完)

责任编辑:靳博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