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汽笛声划破长空,一列中欧班列缓缓驶出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奔赴哈萨克斯坦。
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和“一带一路”交汇点。得益于中欧班列的开行,一列列钢铁驼队往来连云港,串联起横跨东西、联通陆海的物流大通道。
上合物流园专用铁路及装卸场 本报记者 何嘉豪摄
故事的起源要回到2013年。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哈方领导人共同见证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签约。次年5月19日,中哈两国元首一同见证该基地一期项目建成启用。
连云港迎来了中欧班列蓬勃发展的10年。行走基地,轨道茫茫,汽笛声声,如同走进“钢铁森林”。智能化调度、可视化生产、无人化作业、船站车直通……在这里,铁路直通港区,海铁联运无缝衔接,配合流畅、运转高效。
不仅如此,中哈基地还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推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一站式”订舱、国际集装箱集拼出口业务“先报后装”等新模式,创新制度、提高效率。
“例如,国际班列‘船车直取’零等待模式,使中转作业时间节约75%,企业转运、仓储、装卸等费用节约60%。”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学梅说。
这一点,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车务段港口调度室总调度员王德深有体会。两部电话,直接指挥30多名现场作业人员,王德每个班至少要接打电话上百次,确保“物畅其流”,分秒必争。
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工人正在检查即将发往哈萨克斯坦的班列 本报记者 何嘉豪摄
牵山连海的区位优势,畅通高效的通道优势,连云港愈发受到欢迎。如今,连云港中欧班列已实现对中欧、中亚地区主要站点的全覆盖,开行至中亚五国以及中吉乌、中蒙、中俄、中欧、中土(跨里海)共6条班列线路。
铁集装箱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俞武骏介绍,连云港中欧班列不仅受到国内企业的青睐,还吸引了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等国际货物在连云港集聚中转。2022年,连云港港口的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大关,全年开行中欧班列562列(含去程和回程),同比增长22%。
“今年连云港中欧班列开行继续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机电产品、矿山设备、耗材运量增速较快。”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货运中心连云港经营部主任陈隽说。1至8月,连云港中欧班列共开行418列(含去程和回程),同比增长6%;发运40930标箱,同比增加2338标箱。
哈萨克斯坦生产的小麦、棉纱、钛合金横跨亚欧大陆,在连云港扬帆起航行至东南亚;中国、日本、韩国制造的电子配件、机械设备历经“海铁联运”深入亚洲内陆腹地……花果山脚下的连云港,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西游记”。
中哈国际物流基地厂区一隅 本报记者 何嘉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