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县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北频道李亚冰杨百顺2023-11-30 19:28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承德县将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当成惠民生、暖民心的重点民生工程,以“讲政策、有情怀、重事实、解民忧”四项措施为基准,坚持“应纳尽纳,应退尽退,主动发现,末端落实”的总体原则,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相应的救助范围。

“低收入群众的困难程度、困难情形各不相同,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救助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承德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股长杨百顺介绍,今年以来,承德县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和“小金额先行救助”“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急难发生地施救等项措施,优化简化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有效解决困难人口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基本生活困难。从2023年7月1日起,农村低保年标准从原4980元调整为5700元。城镇低保标准从原来的每月650元提高至725元。特困人员年基本生活标准农村从原来的6474元调整至7416元,城镇从原来的10140元提高至11316元。低保、特困供养当月审批,次月即可享受。

一项项保障基本民生的政策、一笔笔解决群众燃眉之急的救助资金,编密织牢了民生兜底保障网。为扩大保障范围,消除低保申请以特定身份等限制性条款,该县从规范完善低保准入条件、优化社会救助审核确认程序和条件、落实低保渐退政策、强化临时救助管理等方面再次进行细化优化,确保符合条件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基本民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该县以防返贫户、防致贫户、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突发严重困难户六类人群为重点,在个人主动申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乡村摸排走访,大数据比对,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信息平台等线上线下多种方法,健全主动发现机制,确保符合社会救助条件人员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责任编辑:张志锋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