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树“把脉问诊” 他让上百棵百年古树重焕生机
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刘维宋豪新2023-12-09 15:42

有人修家电、有人修文物,在南充市高坪区,有这样一位“手艺人”,他的日常工作是穿梭于林间乡野,为年龄超一百岁的古树名木进行诊疗修复。他叫李仕果,2023年是他从事“古树修复”工作的第6个年头。

蹲身在树下,拉开卷尺找到树干距地面约1.1米的高度,首先测量古树胸径,然后通过针测仪的钻刺针,测量树木钻入阻抗,根据输出的树木生长状况波形图鉴定树木年龄,鉴定树干是否遭遇肉眼看不见的空心、腐朽、病虫害……12月8日,记者来到高坪区东观镇,在二家寺村通往横达山林的必经之路上,李仕果正在对一棵树龄163年的黄葛树进行检测。

眼前的黄葛树有两人难以合抱的粗壮树干,虬枝屈节、苍劲古朴,树干处却有一个触目惊心的树洞。

“这棵黄葛树木质部暴露在外,应该是受到雨水、白蚁和病菌危害,出现腐烂、空洞。我们采取7步修复,即清腐、碳化、消毒、内层防腐、填充、定型,再辅以蕨类清理、施肥复壮,基本一个多星期可以完成整个修复工程。”李仕果说,这样的“病情”在古树修复中较为常见,于他而言算是“轻车熟路”。

相比于眼下的淡定从容,刚从业却是另一番情景。2008年,李仕果取得了名木古树保护的相关资质和等级证书,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却是一种模糊的概念。

2019年,在为南充市太蓬山进行古树挂牌工作时,他和当地林业部门注意到,一棵“太蓬迎客松”因黄化病奄奄一息,急需展开专业修复工作。然而,当时从事这一行业的机构多位于两广地区,收费昂贵、令人望而却步。

“我在山林中望见这棵树,一面靠近松林、另一面昂扬扎根在悬崖乱石中,斜斜地伸出臂膀,像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我很不忍心看到这棵树病死,便答应了当地邀请。”李仕果说。

因为位置独特、树形独特,这棵位于太蓬山巅的迎客松闻名遐迩,不仅受到当地群众喜爱,还有不少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李仕果深知,这次修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树枝、树干、树根因为哪些病虫害和环境因素引发“疾病”?除了正常机能衰退外是否有人为因素?参照《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程》等标准规范,李仕果挑灯夜战,攥写出十分详细的诊断,“因树制宜”制定近期与远期结合的综合修复方案。首先实施病虫害防治,对受危害树干进行消毒杀菌工作、输营养输液,然后进行树洞修复、立地环境改善,将靠近迎客松的其他松树迁移,避免和这棵树争抢营养,最后进行施肥复壮,在坡地挖沟埋上缓释肥,保证迎客松有足够养分。就这样,李仕果带领5人团队耗时半个月,使迎客松衰弱的生长姿态逐渐恢复正常,针叶也再次焕发出苍翠的光彩。

在为这棵迎客松进行修复时,周边总有村民前来围观、交流,大家为“刮骨疗伤”的工具感到新奇,同时报以巨大的热情和善意,李仕果说,“他们问我累不累,问我吃饭没?村民感激的目光,仿佛我不仅在修复一棵古树,还是在拯救一条大家喜爱的鲜活的生命。”

对于手头的工作,李仕果有了全新认知,“‘名园易建、古木难求’,古树名木堪称大自然的馈赠和祖先的遗留。这些古老的树木是宝贵的自然财富,有不可再生和不可代替的历史文化、生态价值,是活着的‘文物’。”

怀着一颗对古树名木的“敬爱”之心,他经手的古树越来越多,又创新性地提出补栽移栽、营养空间修复等方法,为每棵古树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他的名气也不再局限于南充地区,广安、巴中等地也邀请他前去给古树“看病”“写药方”。

2020年,李仕果成立了一家园艺科技公司,带领5名专业技工进行古树修复,足迹遍及川东北区域,团队累计修复古树超过一百棵,树龄累计相加超过了一万年。

“现在大家对于古树名木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我的订单量还在不断增加,明年已经排了8棵。我希望,大家都来爱护古树,让绿树参天、让文化相传,让我的修复量越来越少。”李仕果说道。(综合高坪融媒体中心报道)

责任编辑:宋豪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