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海南自由贸易港遴选发布6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标志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制度集成创新领域迈出重要步伐,其中一项是全链条构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海南省休闲渔业有哪些成果?何以被选入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据了解,近年来,海南渔业改革坚持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推动渔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产品业态转型,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由此实现多个首次和率先:
首次系统提出休闲渔业定义和业态,将海洋休闲渔业捕捞许可管理、休闲渔船检验和安全管理等环节进行集成,率先在全国构建了一条完备的休闲渔业发展制度链条,有力推动休闲渔业产值逆势上扬,新型业态蓬勃发展,为加快探索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提供了“海南方案”。该先进做法被农业农村部进行专题宣传报道。
率先构建休闲渔业制度体系,促进规范化发展。连续出台《海南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试行)》《海南省海洋休闲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试行)》《海南省海洋休闲渔船检验管理规定(试行)》《海南省海洋休闲渔船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构筑了全国首套完整的休闲渔业发展制度体系,一揽子解决了休闲渔业关键要素休闲渔船从无到有、从有到规范、从规范到安全等问题。
率先实行“四位一体”管理,促进集约化发展。为解决休闲渔业管理“九龙治水”问题,海南省积极探索实施“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保险保障+应急救助”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政府议事协调机构,明确27个省直部门、19个市县政府工作职责分工,统筹推进休闲渔业工作。在全国首创开展休闲渔业行业组织赋权试点,指导协会发布我国首部公开发布的休闲渔业系统性行业自律行为规范文件。
率先丰富休闲渔业业态内容,促进链条化升级。海南省出台《海南省促进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开展“五个一”工程建设。以项目为载体,建设8个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4个海钓赛事基地、12个休闲型海洋牧场、10个休闲渔业码头,培育10个共享渔庄,创建7个休闲渔业特色小镇、30个美丽渔村,建造500艘休闲渔船,建立全省休闲渔业项目库,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建设休闲渔业实训基地,推广“渔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通过信贷担保、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撬动金融资本支持渔业发展。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落地见效。
据统计,2022年,全省休闲渔业总产值17.36亿元、接待人数75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6.9%、47.2%。据初步统计,2023年全省休闲渔业总产值超40亿元、接待人数近140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0%、73%,休闲渔业经济动能明显增强。
如今,随着休闲渔业内涵外延不断丰富,符合海南地域特点的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创建临高东英滨海休闲渔业特色小镇;三亚、临高等多个市县举办赶海节、开渔文化节、钓鱼公开赛等活动;琼海潭门无所归止民宿荣获国家文旅部甲级旅游民宿称号,临高博纵村结合丰富赶海活动成为“网红民宿村”。
同时,休闲渔业政策发布之后,企业投资热情高涨。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休闲渔业水产品交易中心一期改造项目完成建设,休闲海钓游客中心开业试运营。2023年7月8日,全省第一艘完成审批、建造、检验的休闲渔船顺利下水,标志着海南休闲渔业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