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变“享老” !新疆:为老服务让晚年岁月乐陶陶
石榴云客户端2024-01-30 19:43

  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一直以来,新疆各地加快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以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为支撑的社会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老龄工作特色,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天,我们连线各地,感受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其乐融融。

幸福“食”光 社区喊您来吃饭

连线人: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张圆圆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马晓芳

  1月27日中午,在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油运基地社区的“中央厨房”里,工作人员麻利地盛饭、打包,不一会儿上百份三菜一主食的外卖订单便已配齐,这是社区新增的助餐业务,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只需提前一天在居民微信群里下单,第二天,快递小哥就会送餐上门,让老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幸福的味道”。

▲在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油运基地社区的“中央厨房”里,工作人员正在打包饭菜,等待外卖小哥取餐 。 张圆圆 摄

  社区居民张桂芳说:“社区开的助餐点很方便,饭菜味道符合中老年人的口味。”

  近年来,昌吉市各街道依托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党建服务中心、小区物业服务用房等场所,建设集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为一体的助餐“中央厨房”,给社区老人及周边学生、居民就餐带来方便和实惠。

  油运基地社区助餐点面积达110平方米,现场可满足30余名群众就餐,60岁以上的老人和12岁以下的儿童可以享受一顿午餐10元的优惠服务,其他群众每餐为13元。助餐点配备清洁、烹饪、消毒等厨房设备,每日按照老年人营养需求,科学制定菜谱,并提前一天发在居民微信群里,供老人选择。

  油运基地社区党委书记刘艺说:“中午的餐点是四荤一素,有面有米,可满足不同群众的就餐需求,每天有80多人在这里吃饭。”

  自昌吉市启动“千家万户 老有颐养”社区助餐工程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已投入资金464万元,通过委托第三方运营、社区自管的方式,打造社区助餐点47个,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社区工作者和学生。目前,昌吉市47个助餐点平均每天为近千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已构建起15分钟助餐服务圈。

▲老人在油运基地社区助餐点就餐。 张圆圆 摄

  为解决特殊困难老年人在家吃饭难的问题,兼顾满足残疾人、重病患者等人群的送餐需求,1月19日,“爱心送餐,守护银龄‘食’光——昌吉州特殊困难老年人慈善送餐项目”在昌吉市建国路街道尚都社区启动。

  当天13时许,74岁的马胜利和妻子刘桂梅收到志愿者送来的爱心午餐,只见餐盒内有大盘鸡、素炒小白菜、豆腐等菜品,还配有面条,饭香扑鼻而来。马胜利高兴地说:“家里就我和老伴,这个送餐项目替我省了不少事,孩子也放心了。”

  据了解,该项目由昌吉回族自治州民政局、昌吉州慈善总会共同发起,由昌吉州福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目前一餐价格在12元以内。同时,针对家庭特别困难的老人等群体,中心将联系爱心企业提供免费餐食,还将组织老年人开展爱心年夜饭、爱心生日会等活动。

快乐“加码” 照料中心成老年人乐园

连线人:喀什市融媒体中心 董晓 王冬冬

  1月28日,喀什市东湖街道艾斯里库勒村日间照料中心,环境干净整洁,功能齐全的文体娱乐室、康复训练室以及周到的养老服务,深受老年群体的喜爱。

  艾斯里库勒村村民丁小庆说:“这里是我们老年人的乐园,我白天就喜欢待在这里,打打牌、唠唠嗑,生活充实了很多。”

  村民依斯拉依力·坎吉患有颈椎病,在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的建议下,体验了颈椎按摩。他说:“白天家里就我一个人,日间照料中心离家很近,可以做康复训练,太方便了。”

  在多功能的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还为老年人讲解抖音功能的使用方法、小视频的发布步骤、如何给儿女们发视频聊天等,帮助他们融入信息化社会。

▲工作人员教老年人使用抖音、微信等功能,帮助他们融入信息化社会。董晓 摄

  为健全社区养老模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近年来,喀什市积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方式,建成6所日间照料中心,让辖区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临近午时,艾斯里库勒村日间照料中心内饭菜飘香,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菜热饭,聊着家长里短,场面似一幅岁月静好的图画。

  村民艾尼帕·苏力坦说:“这里的饭菜可口、营养搭配合理,这样的晚年生活每天都过得很愉快!”

▲在艾斯里库勒村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开心地享用午餐。董晓 摄

  日间照料中心由喀什市政府主导、深圳援疆力量支持并购买服务,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护、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白天出门享受专业照料,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辖区内的老年人将日间照料中心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喀什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维铭说:“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市委和政府重点为民办实事事项,2023年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次,得到了老人们的认可。今年我们计划新建2所日间照料中心,改建3所日间照料中心,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适老化”改造 给老人安全温馨的家

连线人:沙雅县融媒体中心 艾克热木·艾合买提 祖热古丽·阿布力克木

  近年来,沙雅县以“适老化”改造为抓手,创新方式方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积极打造老年人宜居的环境,让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沙雅县沙雅镇团结社区居民帕太姆·提依普家中的“适老化”改造。 祖热古丽 摄

  1月27日,在沙雅县沙雅镇团结社区居民帕太姆·提依普家中,社区干部像往常一样,来到她家查看她的身体状况。去年在干部的帮助下,她申请到了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门槛处、转角处、马桶边安装了扶手,家里配备了紧急呼叫器、淋浴椅等设施设备,生活有了“安全助手”。

  “以前,在厨房做饭很不方便,现在做饭洗手都很方便,也不担心滑倒,因为家里安了扶手和监控,如果出现头晕等不舒服的情况,我就按报警器,社区干部和孩子就能知道,会立即过来看我。”帕太姆说。

  “适老化”改造通过建家庭养老床位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主要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有养老服务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承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基础护理、探访关爱等服务,根据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实际产生金额,按照每人不超过3000元的补助标准,以购买的方式由第三方提供服务。

  同样做了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团结社区居民刘玉定说,改造后的“新家”,处处是令人安心的“适老化”设施,不仅脚下踏实了,心里也踏实了。“我们都上了岁数,现在国家对我们老年人的政策太好了,照顾得也很周到。”他说。

  每户家庭的老人需求各异,如何精准对接需求,把“适老化”改造改到老人心坎上?沙雅县根据每一户改造家庭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居住环境等不同特点,量身定制改造方案,选择最适合的项目进行改造,确保“适老化”改造精准精细,体现了改造的“温度”。

  沙雅县金雁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干部哈力达·艾则孜说:“目前,我们已完成‘适老化’改造250户、居家养老上门服务500户。今年,我们计划改造250户,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我们会按照服务对象的各类需求,做好‘适老化’改造 ,让辖区老人安享晚年生活。”(夏 青

责任编辑:胡仁巴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