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供图)
10月22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工业大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达成战略合作,合力推进工业大麻全产业开发,力求将工业大麻产业打造成为云南新兴支柱产业。一时间,2019年初以来资本市场热炒的工业大麻,再次被置于市场舆论焦点,“工业大麻浑身是宝,将迎来发展春天”的话题被不断提及。
工业大麻种植加工是否零风险?与被列为毒品范畴的“大麻”有何区别?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针对一系列公众关心的问题,人民网云南频道近日采访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大麻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明。
工业大麻是成瘾性大麻的改良品种
问:工业大麻与作为毒品的成瘾性大麻有何区别?
杨明:工业大麻是从成瘾性大麻改良而来,一开始是基于禁毒工作的需要进行的。由于大麻中含有大量的四氢大麻酚(简称THC),是致幻成瘾的毒品成分,因此被列入毒品原植物禁止种植。国外成瘾性大麻品种THC含量一般在20%左右,国内传统种植的大麻THC含量大多在0.3%—5%之间。
工业大麻即是通过育种技术手段,将大麻里的THC含量降到国际通行安全标准(低于0.3%)的大麻品种。
云南某工业大麻加工企业位于曲靖市沾益区的种植基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供图)
工业大麻处于市场上升阶段
问:工业大麻的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明:工业大麻的茎秆、花叶、果实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一些成分的作用具有其他植物无可替代的优势。一是茎秆部分的纤维制作的衣服,具有抗菌、吸汗、透气性能好、抗静电、阻燃、吸水散水快等特点。二是大麻籽富含油脂(30%-35%)、蛋白质(20%-25%)、碳水化合物以及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可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等,特别是蛋白质最容易被人体有效消化吸收利用。三是工业大麻植株中能分离出超过525种化合物,花叶部分含有100余种大麻素。大麻素中的大麻二酚(CBD)是非精神活性成分,无成瘾性,具有调节免疫、抗癫痫、抗焦虑、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止吐、镇痛等药用价值,故近年来成为了全世界研究与开发的热点。
另外,工业大麻在生态保护方面还具有抗病虫草害性能强、吸附土壤重金属能力强等诸多优势,是环境友好型作物。
就经济效益而言,目前农户种植工业大麻每亩收益在2000元左右,超过玉米等旱地粮食作物产值。每亩工业大麻能产花叶150-250公斤,每公斤到厂价格在16-20元之间。
问: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国内外工业大麻产业的发展概况?
杨明:目前国内通过地方立法准许工业大麻规模化种植的只有云南和黑龙江。黑龙江种植的工业大麻主要用于纤维加工;云南自2014年起将重心转向了CBD的加工提取,主要用于出口,还有一部分是麻籽的加工利用。
在种植规模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云南工业大麻批准种植面积有17万余亩,受春夏严重干旱影响,有效种植面积估计仅有10-12万亩,种植地区涉及14个州市(种植最多的州市是曲靖和文山),涉及种植企业60余家。
在工业大麻花叶提取物CBD的食品、药品开发领域,目前国内还处于空白状态。而欧美在CBD的药用上已取得突破,英国GW制药公司采用CBD/THC开发的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在欧洲国家销售,以液态的CBD纯品开发的Epidiolex药品,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癫痫。
总体来说,工业大麻目前处于市场上升阶段,发展前景广阔。
工业大麻不是零风险 种植加工管控不能松
问:据了解,目前工业大麻种植加工的监管并没有完全放开,既然工业大麻没有成瘾性风险,开发利用价值高,为何还要对其加强管控?
杨明:在工业大麻的种植、加工环节,行业审批监管非常严格,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直接吸食工业大麻花穗并不会成瘾致幻,但在种植过程中,因工业大麻和成瘾性大麻在外形上区别不大,普通人难以识别,需要提防有人打着种植工业大麻的幌子种植成瘾性大麻。同时,若工业大麻周围有成瘾性大麻种植,通过花粉传播,也有可能导致工业大麻本身的性状发生改变,造成THC含量增高。目前云南的种植模式大多是企业加农户开展订单式种植,种植户清单有据可查。
其次,在加工环节,若单纯靠提取工业大麻中含量极低的THC,高成本和低产量,会让不法分子望而却步。但因CBD、THC等大麻素的提取工艺相同,在提取CBD的同时,不用额外增加投入,就能提取到THC,需要提防加工企业借提取CBD之机提取能成瘾致幻的THC作他用。
中国近现代以来饱受毒品危害,对毒品采取零容忍态度,故不能片面强调发展经济而放松对工业大麻的管控。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位于昆明的工业大麻试验基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供图)
云南工业大麻研究加工走在全国前列
问:云南在发展工业大麻产业上有哪些优势和成绩?
杨明:在研究力量、品种培育和栽培技术方面,云南省农科院自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展对大麻的研究,到目前已发展到有10多名专职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是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工业大麻品种改良岗位、农业农村部西南大麻科学观测实验站依托单位,在全国率先选育出10个工业大麻品种。其中,药纤籽兼用型工业大麻品种“云麻8号”,CBD含量达1.3%,是国内目前CBD含量最高的品种。云南大学也在2011年组建研究团队,成为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工业大麻栽培岗位团队。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仅有的两个岗位科学家团队均在云南。
在CBD加工提取方面,云南在全球率先实现了CBD规模化加工提取和产业化。自2014年第一家工业大麻花叶提取CBD的加工企业投产以来,全省现有加工企业30多家(含投产、在建、筹建),其中投产的有5家。云南已成为全球主要的优质CBD原料生产地,主要出口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用于生产化妆品、电子烟、保健品、药品等,其中高纯度CBD原料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的50%以上。
工业大麻全产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国内发展工业大麻产业,面临着哪些挑战和不足?
杨明:一是法律政策保障有待完善。虽然云南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了《云南省工业大麻种植加工许可规定》,保障了工业大麻种植加工的合法合规性,但在工业大麻的食品、药品应用上,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出台,在国内利用工业大麻花叶提取物生产食品和药品还处于不合法状态,且缺乏相关产品标准及相应的检测检验技术规范,给工业大麻的后端产业链的延伸开发带来一定困难。
二是产业后端研发滞后,产品附加值未得到充分发掘。20世纪70年代,化纤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大麻,成为纺织品、绳索等的重要原料,使得大麻的种植面积下降,我们国家的科研也随之中断。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才逐步开始研究,培育出THC含量低的大麻品种工业大麻。而且对工业大麻的研究利用多集中在品种培育、纤维制品生产等方面,对工业大麻中的大麻素成分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更缺乏大麻素相关的产品开发研究。目前,国内企业加工提取的CBD,都是作为原料出口到国外,工业大麻的附加值未得到充分发掘。
三是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从国外来看,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亚麻和工业大麻等纤维作物种植业均有补贴,而国内无相关补贴政策;国外工业大麻种植环节机械化程度更高,生产成本会更低;国外品种的CBD含量也较国内的高。随着工业大麻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工业大麻生产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待加强。
总的说来,工业大麻在国内的全产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杨明在工业大麻试验基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供图)
警惕资本市场炒作
问:您如何看待最近一年资本市场对工业大麻的热炒?
答:今年以来工业大麻成为热点,最大原因是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大麻(含工业大麻)合法化政策影响,众多上市公司纷纷宣布进军该领域,工业大麻概念股全线飘红。云南作为现阶段全国唯一具有工业大麻种植加工许可及规范管理的省份,自然也收获了不少关注。
资本市场的介入对工业大麻产业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要保持警惕的是,有的公司跟风炒作,只是借助工业大麻热度推动股票上涨赚钱,并不一定会实实在在投入工业大麻实体产业。再者,即便投入实体,短时间内一窝蜂涌入,在目前国内政策还没有配套齐全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市场消化不了,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损害。云南目前已经在统筹考虑,着手制定工业大麻产业发展规划。
立足长远 提前布局
问:此次省农科院与省工投签约,在目前政策环境下,双方将在哪些方面展开合作?
杨明:目前,我们的工业大麻提取物作为原料出口到国外后,国外制成终端产品又高价卖回中国,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国内工业大麻产业的发展。
我们本着产学研结合的原则,与更多有志于工业大麻产业研发的单位合作,旨在着眼长远,提早布局工业大麻产业链,研发先行,有效发挥科技对工业大麻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人物简介
杨明,博士,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大麻研究中心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工业大麻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学术兼职国家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麻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麻业科学》编委、云南省禁毒办大麻罂粟问题专家、云南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主要业绩:自1989年专业从事大麻研究以来,提出并实践“兴利避害”的工业大麻栽培利用创新思路;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培养了学科团队;建立了中国收集保存量最大的专业大麻种质资源库以及毒品大麻数据库;带领团队选育了10个工业大麻品种;研发成果为工业大麻替代传统大麻并实现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