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益委员:中小学高学历高质量教师比例低,倡建“新师范”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姜泓冰2021-03-05 12:05

微信图片_20210303230018.jpg

不久前有条新闻刷屏:深圳中学招聘新教师,博士占比超40%,牛剑清北毕业生包圆了一大半。人们惊诧,是因为高学历人才踏足基础教育还比较鲜见。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中学教师544万余人,拥有硕士学历的仅占4.7%;而美国中学教师硕士以上学历者占59%。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今年带了5份提案参会,在“关于倡导新师范构筑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提案”中,他提出,当前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着基础教育高学历教师占比低、教师职后培训与专业发展契合度低、整体规划统筹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对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整体设计职后培训和研修体系等提出一系列具体建议。

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戴立益委员认为,还应倡导“新师范”,构建指向“两适应三胜任”核心素养的师范教育体系。“两适应”,是指适应全信息时代变化和适应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三胜任”,是指胜任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胜任基于真实问题的教学反思与研究,胜任终身自主学习与可持续专业发展。

打造“新师范”,提案的具体建议包括:一是探索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和智能教育、融合教育和准入职实践等三段相互独立又贯通一体的“4+2”本硕连读教师培养模式。二是在师范生培养中增设 “六个一”先导环节:一个课例研究,一套学科命卷,一次教育调查,一项信息技术融入的课堂,一次学科测试,一次文献综述;注重见习、研习、实习机制,全面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性。三是开展系统变革,促进智能教育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借助MOOC等在线教学资源、学习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借助智能化教室管理系统对师范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有效指导,借助认证体系与平台开展师范生在线教学能力微认证的探索等。四是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整体设计职后培训和研修体系。按照入职教师、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区域名师、特级教师5个阶段,为每个阶段的教师群体进行能力和特征画像,设计各有侧重的培训任务。

责任编辑:姜泓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