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有花 换季有果 河南这个村庄如何被干净“唤醒”?
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频道石国庆 通讯员时秀敏2021-03-03 17:04

A1ECD71C-4BD3-49D3-B45B-5ED7284B56F7.jpeg

初春时节,穿行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新集村,目之所及,美不胜收:红砖石瓦,清水淙淙;一堵老墙,一株古树,一个院落,散落在鹅黄柳绿、樱花璀璨的青山绿水间,勾勒出让人陶醉的田园诗画。

这个被干净“唤醒”的村庄,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垃圾村,如今四季有花、换季有果,还是河南省“水土保持示范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和第五批传统保护村落。

近日,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平桥区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一举拿下“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酿就了平桥区“豫风楚韵”的气质,现如今,良好的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广大农民过上了“出门进花园、居家赛宾馆、下田当锻炼、瓜果能变钱”的幸福生活。

23300BCF-EB33-4C8D-B9B2-D9BF4EFE9054.jpeg

E913A5BB-2267-45A6-A817-1C6EDDF23AFB.jpeg

“保护好山山水水,美化好村村寨寨。”2018年,平桥区启动村庄清洁行动,推广“中国最美乡村”——平桥区郝堂村的经验,把每一个村庄都建设成为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变成“全域美”。

“你看,这是现在每辆垃圾清运车的位置,随意点开一辆,驾驶员信息和车辆的当前速度、油量、位置、运行轨迹,甚至它在每个垃圾点装车所用时长等,都一目了然。”3月2日,在平桥区明港镇家之美环卫城乡一体化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何福梅现场演示垃圾清运清扫一体化数字智能控制平台。

何福梅介绍,数字智能控制平台除达到可视化管理以外,还通过为保洁员配发智能手表、为垃圾池及各村道路配备视频监控等形式,对环卫业务管理所涉及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

贫女巧“梳妆”。2018年以来,平桥区瞄准难点,畅通堵点,打造亮点,投入资金12亿元,推动农村公路、生态绿化、安全饮水、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文化广场等十多类重点项目建设,有力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平桥区财政每年投资4200万元,公开招标引进4家专业环卫公司,按照农村人口比例足额配备保洁人员、垃圾桶、垃圾清运车辆,乡镇密闭式垃圾压缩中转站;开展减量化、分类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农村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D577F5FD-5E72-413D-9179-E265C9CD5FE4.jpeg

泥土建造的茅草屋,稻草编织的小玩偶,旧屋改造的老茶馆,破车胎做成的小花坛,长满青苔的老石雕,在平桥区陆庙办事处,每一处匠心独具的设计都让人心生感慨。而大明塘的神秘往事,夫妻树的感人故事,风光旖旎的金水河、名扬中州的凤凰台,更是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津津乐道。

“这是40年前的老房子了!”在一栋以木梁为骨、铺以竹帘和茅草,古朴原始的老房屋前,陆庙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孙德华介绍,村里请专家精心修葺老民居,保留狗头门楼、马头墙、柴扉栅、小布瓦等豫南民居特色,使村庄重新焕发古朴的形态。

486A273C-4B00-4437-9B49-5EDCDCF0C50C.jpeg

在村庄清洁行动中,平桥区坚持做到尊重自然环境,不砍树、不填塘、不挖山、不扒房;尊重村庄肌理,注重保护老树、老屋、老墙、老井、老作坊;尊重群众意愿,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专家提建议,群众拿主意。

138E1D62-8C59-4A2C-9B6A-911B1B8A1DA3.jpeg

平桥人明白:“旧的不去”并不一定意味着“新的不来”。换了一种方式生长的村子越变越美,回乡创业的乡亲越来越多。

“空心村”平桥区兰店街道办事处王寨村变成了“农旅结合的田园综合体”,建起了家庭农场采摘园、儿童水上乐园、民俗馆等。如今全村已发展农家乐5家、民宿11家、特色商店10余家,家庭农场、龙虾养殖基地还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往日凋敝的村庄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4D7AE5E4-D99C-4E64-9B0F-FFBBE63DF7CE.jpeg

下一步,平桥区还将优化人居环境与生态产业、休闲旅游相结合,打造美丽乡村全域游,绘就一条条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循环全域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一大批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四美乡村”阔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责任编辑:毕京津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