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与认知,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真谛,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溯百年初心 助振兴之梦"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7月5日来到了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巴邱镇北门村。
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规划劳动实践课程的过程中,目的也是想让队员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价值。在7月5日,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溯百年初心 助振兴之梦"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了北门村进行义务劳动,在帮助村民清理街道的过程中,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北门村的村干部为社会实践队准备了打扫的扫帚与铁锹,打扫活动刚开始时,一切都是兴奋而激情的:微风吹过村巷,百年老树的树叶轻轻浮动,和着鸡鸭的鸣叫声,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成员充满干劲,拿着扫帚用力地清扫着掉落的枝叶与混入泥土的牛粪,早晨的阳光与树叶的碧绿浑然一体,交相辉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与干劲逐渐被身体的疲惫打退,手臂的麻木,背脊的酸疼以及头顶的太阳都是阻挡实践队员继续打扫的障碍。然而,实践队的成员回头看到彼此满头大汗、仍在努力扫地的情景,对视一笑,仿佛浑身又充满了动力,继续投身于北门村街巷的打扫工作。两条街巷、一个小广场的杂草树叶打扫工作在北门村干部的一声“辛苦啦”的那一刻拉下了帷幕,暑期实践的成员带着满身的疲惫,带着北门村干部的感谢,回到了驻点。
回想起劳动的场景,满脑子只剩下实践队成员们满头大汗、狼狈却不停打扫的模样以及村干部为了感谢和犒劳实践队的大餐。那一身的疲惫似乎不再有实感,这或许是因为村委会的大餐过于美味,或许是因为满身的疲惫已经化为“劳动创造快乐”的深刻感受,又或许是那将近三个小时的辛勤劳动在如今看来并不是折磨人的疲惫,而是锻炼人的历练。
“民生则勤,勤则不匮”,勤劳一直是中华民族传承着的优良传统,农民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日夜在田地里穿梭,教师为了培养人才日夜坚守,军人为了国家安全日夜守护边界。中国作为唯一现存的文明古国,其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的可延续性的历史一定离不开长期扎根于农耕的中华民族自然形成的勤劳淳朴的精神特质。顺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摸索,因为劳动,中华民族的生命在黄河流域获得延续;因为劳动,中华民族在抗战中获得独立的权力;因为劳动,中华民族在如今可傲然立于世界之林。
⽣产劳动是⼈类社会赖以⽣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每⼀个公民都应该以⾃⼰的⾟勤劳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同时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需要。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义深远。
谨记,中国青年在成长过程中要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还是为人处世,要永远记住一勤一劳天下无难事。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