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精度”诠释工业重镇转型升级之路
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翟钦奇贾婷婷2022-10-24 11:28

什么是“中国精度”?纯度99.999999999%、转速万分之一度每秒、直径0.016毫米……这是包头制造业给出的答案。

位于祖国北疆的内蒙古包头,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坦克、第一门高射炮、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核材料。如今,包头正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高端制造业发展,用“包头精度”诠释着对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

2022年8月拍摄(内蒙古通威航拍鸟瞰图) (2).jpg

时值深秋,坐落在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的内蒙古通威二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正在加紧生产。

穿过干净整洁的厂区区间道、排列有序的厂房车间、巍峨耸立的精馏塔,记者走进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主控室。眼前,45名主控人员正对着主控屏幕加紧为设备调整装置参数。

“我们现在的产品纯度是99.999999999%。”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总经理袁中华介绍道,正是因为这种高纯晶硅实现了中国制造,才打破了从前国内高品质晶硅依赖进口的局面,改变了全球高纯晶硅供应格局。

多晶硅料是光伏产业链的第一个环节,曾几何时,光伏发电对于中国来说是“两头在外”的产业,即原料在外、市场在外。中国没有多晶硅料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在中国生产多晶硅每万吨投资上百亿人名币,光伏发电成本高达5-6元/kwh。

袁中华告诉记者,他们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历经15年的时间,技术路线更迭5次,终于在2016年,反超了外国企业,让多晶硅的成本下降90%以上。“我们通威二期项目采用的是公司自主研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第六代永祥法’及‘反应精馏法’核心工艺技术,更具有‘高、精、新’特点。进一步巩固了我们企业在中国晶硅行业的龙头地位,助力推动包头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

图片.png包头市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摄影:李学飞

日前,由内蒙古包头市长安永磁电机公司研发生产的大力矩稀土永磁电机,成功应用到天体测量、新型战机、航空发动机等领域,为企业打造“强国重器”的宏伟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大力矩稀土永磁电机力矩可达10万牛米,精度非常高,可以达到万分之一度每秒。用通俗的话来讲,地球转一圈是一天,我们的电机15天才转一圈。在高精度的天体测量中,精度越高,越能体现控制产品的准确性,可以及时接收和发出信号,保证飞行器的安全,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谈及企业的技术创新,长安永磁副总经理苏锦智自信满满。

苏锦智告诉记者,别看公司占地不大,他们的能量却很大。从远望号测量船到天宫对接,从新型水下装备到舰船火炮,无论是海陆空军用领域,还是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用领域,到处都有长安永磁高精度稀土永磁电机的身影。

近年来,长安永磁瞄准高端市场,做精稀土永磁产品,成功开发出20多个大类400多个规格的高精密稀土永磁电机,7项专利技术世界领先国内第一,为国家航空航天、电子船舶、水中兵器和核工业领域提供了大量首创、先进、可靠的技术产品。

目前,在驱动电机领域,长安永磁为水下无人自主潜航器研发的单轴推进电机,效率比同类电机高出5个百分点,重量轻10千克,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多项国防急需,在许多领域替代进口产品,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为新型装备的尽快列装作出突出贡献;在稀土永磁伺服电机领域,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最大功率达到55KW,达到国内技术最高水平,为国内重要的雷达设备、振动平台等伺服系统形成了良好配套。

从35年前的“白手起家”,到如今80%的高科技产品供给最前沿的新兴产业领域,是永不停歇的创新脚步,让长安永磁电机牢牢占据国内稀土永磁电机高端市场,引领国内永磁电机行业技术不断更新叠代。

图片.png

震雄铜业生产车间 摄影:李学飞

在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希望工业园区包头震雄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震雄铜业”)年产10万吨铜杆、6万吨铜丝加工项目现场,总经理杨崇伟一边向记者介绍着企业的生产情况,一边指着细细的铜丝自豪地说:“这是直径0.05毫米的铜丝,当然这还不是最细的,我们能将食指一般粗细的铜杆拉成0.016毫米的铜丝,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

铜丝按照粗细不同分为大拉,中拉和微拉。将直径为8毫米的铜杆拉制成3毫米就是大拉,拉到0.016毫米就是微拉。走进震雄铜业微拉铜丝的镀锡车间,放眼望去,一台台机器仿佛都在空转,一条条铜丝就像是透明隐身了一般。

震雄铜业研发中心主任王强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能把铜丝拉到0.016毫米细,主要是由于铜液中添加了微量的稀土元素,稀土元素能够去除铜液中的杂质,提高铜丝的导电性以及可拉丝效果。

铜丝越来越细,不仅节省了空间,还减轻了重量,变得柔软,方便了相关产品集成化、功能化、微型化,成为手机通讯、航空航天、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也正是因为铜丝变成了“柔小软”,智能手机才可以越来越轻薄,无人机等高端航空设备才能“轻松”地在空中翱翔。

“过去,0.05毫米以下规格的铜丝主要被日本垄断。如今,随着我们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的优势也逐步凸显,尤其是在合金类极细线研发生产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我们的产品也赢得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青睐,‘中国造铜丝’的品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销量也以每年20%的增速连年攀高。”震雄铜业总经理杨崇伟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极细的稀土导线以外,企业还有高精细镀银、镀镍铜合金单丝,合金绞合导体等多种导体产品,广泛用于电子元器件、航空航天、军工、医疗、汽车、5G通讯等高端领域,带动包头市形成国内铜导体新材料深加工领域最大的产业基地。

包头稀土高新区 资料图片

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初心使命的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是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唯一以“稀土”资源命名的高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国家级高新区、包头经济发展的重要领航区。截至目前,稀土高新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220余家,各级各类研发平台119家,研究和试验经费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12%,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研发投入强度的4倍多;累计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成果转化项目500多项,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9件,连续5年位列包头市第一,科技创新已成为该区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将为稀土高新区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包头区域创新核心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图片.png质检人员正在检查出口的稀土钢镀锌卷包装质量 白立新摄

位于昆都仑河畔的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质检人员正在检查出口的稀土钢镀锌卷包装质量。近日来,包钢稀土钢板材公司以“质量活动月”为契机,大力倡导全员质量管控意识和质量管理全工序理念,将质量检查人员从职能部室划归各作业部,从源头管控产品质量,带动一线生产操作、设备维护人员将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密切关联起来,实现生产者是产品质量的责任者和把关者,形成作业部对产量和质量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冷轧汽车外板合格率由去年24.6%提升到61.7%,镀锌汽车外板合格率由去年59%提升到77%。

图片.png

图为质检人员在检查镀锌产品表面质量 白立新摄

“包头精度”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这个工业重镇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包头装备制造业始终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成为支撑工业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十四五”以来,包头紧密围绕“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发展定位,积极融入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已实现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等装备行业8大门类全覆盖。

为推动装备制造业定准坐标系、增添新动能,包头先后制定了《包头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包头市“十四五”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包头市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行动方案》以及打造千亿级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行动方案。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培育重点产业领域中高端人才的若干措施》等人才政策、《包头市落实“科技兴蒙”行动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二十五条政策措施》《包头市加快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十五条工作措施》等科研创新政策,特别是今年印发了《包头市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包府发〔2022〕19号),形成了集科技、人才、金融及其它要素保障于一体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清晰、保障有力。

近年来,包头涌现了一批紧跟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装备产品。北方股份在国内率先实现了5G智慧矿山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的批量化使用,牢牢把握着国内非公路矿用车8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首款50吨级纯电动矿用车正式交付使用,且百吨级氢燃料混动矿用车正在研制中;北奔重汽集团氢燃料重卡正式获得工信部生产资质,L4级无人智驾集装箱重卡在满都拉口岸顺利完成通关测试,4×2纯电动无人驾驶平板运输车成功下线,定位精度达厘米级,代表着国内无人智驾商用车的行业头部水平;一机集团依托轮/履特种车辆技术优势,研发了履带式灭火运兵车、水炮车,4×4防暴突击车、警用诊疗车等系列产品,获得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等部门广泛认可并纳入采购序列。多功能模块化履带无人平台成功下线,为装备智能化再添利器。同时,高通量核酸检测车与检测方舱、核酸采样车、负压救护车等装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持续贡献着包头力量。

责任编辑:陈沸宇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