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来自哈工大的答卷
人民日报客户端黑龙江频道2021-06-06 15:18

6月,绿意葱茏的哈工大校园,蕴润着万物蓄势待发的勃勃生机。

紫丁香簇拥下的哈工大

2020年注定是哈工大发展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工大建校100周年,在校内外产生热烈反响,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哈工大人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信心。

时光飞逝,其情其景仍在眼前;斗转星移,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犹在耳畔。

2021年同样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既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哈工大新百年元年。回顾哈工大的百年发展史,党的领导是哈工大能够发展壮大、作出重要贡献的根本保证。一代代哈工大人赓续许党报国的红色基因,始终与党同心、与祖国同行、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将名字和成果一并写进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从2020到2021,哈工大人爱国奉献的热情依旧,追求卓越的脚步不停,以一以贯之、一往无前的奋斗加实干姿态,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新百年的第一份答卷。

以贺信精神引领航向 推动新百年高质量开局

精神指引航向,卓越成就未来。一年来,学校党委全面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四项重点领域改革,结合哈工大的百年发展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一校三区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的劲头更加强劲,学校新百年各项事业高质量开局。

建校100周年纪念大会

全校持续兴起学习贯彻贺信高潮,收到贺信当天就将贺信精神融入建校百年纪念大会,当晚即召开校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党团支部全员学习,课程和重要仪式全面融入,先后制定实施了学习贯彻落实贺信精神72条工作方案、四项重点领域改革方案和十大行动方案,推升政治建设达到新高度。

贺信精神宣讲会

学校组建贺信精神宣讲团,面向全体领导人员、党支部书记、新生、新入职教师、各地校友会骨干开展200余场宣讲,以学习贺信精神为主题主线的“开学第一课”受到好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自信追求进入新境界。

2020级新生开学第一课

学校党委坚持把贺信精神贯穿学校党代会、教代会、学代会筹备召开和“十四五”规划制定全过程。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谋划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在全校形成了卓越、改革、创新、开放、融合的五大发展共识,为站在新起点开创哈工大新百年卓越之路指明了方向。

哈工大第十三次党代会

在贺信精神引领下,学校学科整体实力持续攀升,高质量圆满完成“双一流”周期建设任务。2020年国家高层次人才数量和国家级奖励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航天国防就业人数增长43%,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一批新的国之重器正在超前谋划部署。

校党委书记熊四皓与栾恩杰校友在嫦娥五号发射现场交流

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始终是哈工大的神圣使命、肩头重任。一年来,学校与哈尔滨等7个地市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齐齐哈尔市启动打造国内首个精密超精密制造产业集群,384名毕业生主动报考龙江选调生、选调生人数3年内翻了两番,在黑土地上筑起了人才高地、科技创新高地、爱国奋斗精神高地。

学校党委将学习领会贺信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通起来,着力把握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信念、信心。

“在党的领导下”主题展览

学校精选校园红色建筑、历史地标、典型人物,策划推出党史学习教育“校园红色见学线路”,在一校三区打造的“红色孕育”“祖国以光”“卫国镇海”“薪火赓续”“永葆初心”见学点相继落成开放,“在党的领导下”主题展览展出,引领师生在漫步红色校园中感悟哈工大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的历史逻辑,追寻国之重器涌现、杰出人才辈出背后的红色基因,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一校三区见学点

全校上下立足“干实事、解难事”,清单式解决师生“急难愁盼”,推动一个个师生关切的问题得到解决,激发了师生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精气神。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相继报道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做法,有力传播了哈工大的红色之声。

以贺信精神激发动力 瞄准国之重器再立新功

从一批技术成果助力嫦娥五号月球“挖土”、“天问一号”探秘火星、“奋斗者”号坐底世界最深海沟,到第20颗小卫星闪耀苍穹、科技奖励科研经费再创历史新高……从2020到2021,攻坚克难的哈工大人,用一项项硬核技术支撑九天揽月、助力五洋捉鳖,不断展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担当——

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同孙家栋、栾恩杰(均为哈工大校友,编者注)等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王晔 摄

“一年来,学院立足能源和动力行业急需的新兴发展方向,快速推进储能工程、智慧能源与‘两机’专项等方向的布局和资源整合,实现了在国家重大需求科研方向上的新突破……”在学习贯彻落实贺信精神系列座谈会上,能源学院赵义军教授说。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以国之重器打造为引领,是哈工大人始终坚守的使命担当。

学习贯彻落实贺信精神座谈会

一年来,在贺信精神引领下,学校瞄准未来关键核心技术,强化领跑意识和顶层设计,加强“大师+团队”政策导向和激励保障,引领支持更多人才集智攻关,储备形成了一批重点方向和重大项目,牵头承担重点研发项目3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2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两机”)重大专项2项,为嫦娥、天问、天和、天舟、长征等系列航天器提供一大批技术成果支撑。

随着2020年9月航空研究院成立,学校以航空领域国家迫切需求的多个型号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为着力点,与中国航发、中国商飞、中国重燃等重点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围绕核心关键技术方向联合攻关,相关成果在多个发动机型号开展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重燃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一年来,学校坚持“破四唯”“立新标”,基础研究水平实现新跃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数和重点项目获批数均创历史新高;获批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集成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机器人科学中心集成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全面支持黑龙江应用数学中心建设,实施“哈工大0-1原创探索支持计划”,支持教师挑战最前沿科学问题。

在人工智能研讨会上智慧医疗与健康研究中心等多个联合研究机构揭牌

学校持续推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以解决人工智能重大理论和实践应用问题为牵引,围绕国家重大项目,打造人工智能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动医工学、新医学、健康学三大模块深度融合,智慧医疗与健康研究中心等多个联合研究机构相继启动。

“哈工大能有今天的成就,能够打造一大批国之重器,源于老一辈哈工大人几十年前的战略思维和超前谋划,源于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执着坚守和不懈奋斗。”熊四皓在重大项目研讨会上指出。

正因为哈工大新老“八百壮士”接力奋斗,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敢于挑大梁、争做排头兵,2020年学校高端人才增量创历史新高,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一批教师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科学探索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愈发灿烂。

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哈工大精神、哈工大传统一代代薪火相传。新百年新征程,40年磨一剑的刘永坦院士团队开辟新体制雷达研究新领域,又一批新成员请战入列。以杜善义院士为代表的一批老先生被学校授予“伯乐”功勋奖,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将永续传承。

校党委书记熊四皓为杜善义院士颁发“伯乐”功勋奖

2020年11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进入全面现场安装调试阶段,“大科学工程”建设者们充满斗志:“总书记多次强调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全力建设好目前我国航天领域唯一的‘大科学工程’,为‘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作出贡献。”

“大科学工程”综合环境模拟系统设备进场安装

“全院师生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科研方向,建成了数据处理中心等一系列科研平台;重点突破深空探测领域‘卡脖子’难题,支撑我国更远距离行星际探测通信需求;与鹏城实验室合作,开展海洋立体通信网络示范验证平台建设……”座谈会上,深圳校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钦宇汇报了一年来学院在贺信精神引领下取得的成绩。

“我们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超前谋划、提前布局,推动更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熊四皓强调。

一年来,学校乘势而上,前瞻性布局一批大项目、大工程,超前谋划在轨服务、深空探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超精密等重大前沿方向和关键核心技术,争做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前锋”“尖兵”“硬汉”,努力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更多“哈工大方案”。

以贺信精神培根铸魂 矢志培养更多杰出人才

走向新百年的哈工大在贺信精神引领下,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不断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足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作出了哈工大回答。

一年来,学校党委将人才培养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四项重点领域改革的首要任务,推出了一系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硬招与实招——

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试行)》,召开首次一校三区本研一体化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会议,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优行动,进一步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实施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卓越发展行动计划,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实施“杰出人才培养行动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的“四梁八柱”在基层学院(部)落地……

学校党委坚持以贺信精神为引领,瞄准杰出人才培养发力,不断强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面向全体大一新生开设思政实践课,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广泛建立人才培养特区,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等特色班广受欢迎,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校长周玉与小卫星班学生座谈

智能机器人班参观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党委引领1000余名教师及时调整2578门课程教学计划,云实验、云答辩、云考试、云端大师课等创新举措和质量保障手段被央媒广泛报道,“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在线教育经验在联合国专题研讨会上作交流分享。

2020年8月3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院士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永瑞基金”,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2021年,学校正式设立“永坦班”,为国家着力培养和输送电子信息领域领军人才。

“永瑞基金”捐赠仪式

“作为一名主讲‘形势与政策’课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思政课教师,如何把贺信精神学深悟透、如何把贺信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如何让学生从贺信中找到成长方向和前进动力,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学校学习贯彻落实贺信精神系列座谈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由田汇报了一年来全体思政课教师将学习践行贺信精神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相结合、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与理论宣讲相结合,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发展动力的探索与实践。

行走的党史课

一年来,广大教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把每一次教书育人都变成一次心灵的碰撞、情怀的播撒、信念的赓续。

在威海校区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曹竞一年来的工作日记中:15期“学霸课堂”,覆盖300余名学生;分享“最美笔记”26个科目,1336张资料;无手机课堂和“七天学友”自习室……一长串数字背后,是一名一线辅导员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坚实脚步和日常点滴。学习强国平台以“学习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题,报道了学院助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典型经验。

在第五届教学节开幕式上,校长周玉指出:“开创新百年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要继续坚持育人特色,瞄准国家重大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根据国家学科专业体系调整升级方向,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加快培养紧缺型人才、善于攻克‘卡脖子’技术的人才、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开创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与新路径。”

在人才培养改革中,学校强化科教、产教融合,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创新平台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筑牢人才培养根基。

思政实践课走进FAST工程现场

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门课程和3支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招生排名大幅提升,生源质量获得显著提升。累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8个,一流专业“双万计划”总数居全国第四;13个项目被认定为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两批总数20项,位列全国第二,首批优秀率和优秀数量全国第一;未来技术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专业增至3个;7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总数位居全国第四;41部教材获黑龙江省首届优秀教材奖,20部参选全国优秀教材奖;新增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名师7人、省青年教学名师7人,“2012-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排行榜”位居全国第四;科教融合育人成效显著,学生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蝉联第一,5年总榜稳居首位。

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电路”课构建的思政元素与知识点连接网络图谱

嘱托,声声入耳。壮志,念念于心。101岁的哈工大从不缺“精气神”。让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在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上,继续书写不负时代使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的圆满答卷。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张艺开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