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看浙里|人均分红从6100元到21000多元,这个小村庄如何探路共同富裕?
人民日报客户端浙江频道2021-07-13 17:01

“半堤桃柳半堤烟,即景清明谷雨前。相约皋亭山下去,沿河争看进香船。”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皋城村,在郁达夫笔下定格了秀丽风景、清幽环境。然而,十多年前,出入村子只有几条3米宽的黄泥路,骑自行车进去,需要扛着出来,一路飞溅的黄泥,早已糊满轮胎。

2008年以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皋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景美,村民的口袋也鼓了。13年来,村级可用资金从1124多万元上升至6400多万元,股份制分红人均从6100元上升至21234元。依托城郊乡村游、数字赋能乡村治理,该村探索实践了一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乡村路。

111111111111111111.jpg

皋城村全貌

环境提升 从脏乱臭到处处美

早年,皋城村因为距离主城区太远被称为“西伯利亚”。村外有条天鹤路,可到了村口就断,公交还是村里花钱引进来的。村道尽是黄泥地,车子一过尘满面,污水直排上塘河,天气一热臭熏天。

想要发展旅游,必须要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两大短板。2010年起,根据杭州市统一部署,皋城村启动创建“风情小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产业。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启动整治后,村里或搬迁或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对生活污水,村里埋设管网接入地下生态排污体系,经过沉淀、吸附等多道工序再排入人工湿地。河岸两旁,还兴建起游步道、景观带、休憩亭等。

2018年,该村又启动了景中村整治。从道路的硬化、亮化、绿化,到家家户户喝上了净化后的自来水,再到村里建起运动场、文体中心、文化礼堂、停车场等,皋城村一年一个脚印,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俞建国说:“过去,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经过美丽乡村建设,现在屋里屋外都干净。”

22222222222222222.jpg

皋城村农家乐

生态淘金 绿色产业促增收

近年来,皋城始终坚持以生态资源为优势,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发展农家乐等绿色产业。

今年54岁的王世奎,开过服装店,跑过小货车,办过小食堂。2008年,王世奎头个“吃螃蟹”,把自家房屋改装成农家乐。从起初的生意惨淡,到现在成为“头牌餐馆”,不经意间,他成了带头人和领跑者。

每年春天,千桃园要举办观桃节,村中的农家乐家家爆满,临时订餐平均排队时间都接近一个小时。从13年前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40余家农家乐,在皋城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其中10家农家乐还被评为杭州市级休闲示范点。现在皋城村年接待游客约30多万人次,年营业总额达到2300多万元。

“附近有皋亭山、龙居寺等知名景区作依托,人流量有保障;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也有优势,这些都属于稀缺资源。随着城区融合、交通改善,市民驱车半小时即可到达村中。”说起发展旅游,俞建国很有信心,“而且,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村创业,他们有想法有朝气。”

44444444444444.jpg

千桃园内游客如织

数字赋能 “云上皋城”任你游

村里的耄耋老人杨金焱感慨良多:“这些年的变化真是太快了,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今年,村里新上线的治理平台“云上皋城”,开辟了专门的健康养老板块,把一些优质医疗资源整合进来,为老年人定期开展医疗问诊服务。

近日,又有党员干部上门服务,为老人们发放定制的智能腕表。该腕表与“云上皋城”平台连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平台随时监测老人的血压、血氧、心率等基本健康数据,腕表还设有一键呼救、亲情拨号等简易操作功能。目前,皋城村已经为318位退休老人发放了智能腕表。

在该平台上,智慧党建、智慧政务、智慧安防、智慧商务、流动人口管理已“上网入云”,操作者可通过PC端,连接前端感知设备,收集各项实时数据。

333333333333333.png

“云上皋城”数字赋能乡村治理

比方说,村里的一些小停车场,在很多导航软件上可能定位不到,“云上皋城”就会把这些点位整理进村庄的内部导航,方便游客们找泊位。此外,村集体经济的使用流向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让村民一目了然。

“在这里生活,很安心。在这里干事,有奔头。”村民的话道出了共同富裕最直接的表达。

(作者:李凌婧)

责任编辑:浙里评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