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尤溪:朱子文化护“未检之花”向阳而生
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罗姮陈玉招2023-05-10 12:26

千年古县尤溪,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朱熹格物致知、忠孝廉节、以德为先和恤民为大义等一系列思想精髓,随着岁月的积淀早已融入尤溪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各个层面。

近年来,尤溪县检察院深入挖掘提炼朱子文化在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思想内涵,并于2022年联合县朱熹诞生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服务中心、教育局、关工委等部门,在南溪书院设立“朱子思想与未成年人检察研究基地”,成立“麒麟未士·半亩方塘”未检工作团队,创新开展“引朱子‘源头活水’注未检‘半亩方塘’”工作,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image.png

未检工作团队校园模拟法庭,提升学生法律认识和理解。肖丽媛 摄

以令促行 汲朱子治家之道

13岁的小文(化名)是一名留守儿童,由于常年缺少父母的陪伴与管教,他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交友,性格变得格外暴躁,逐渐开始厌学、逃课,前不久更是因聚众斗殴触犯了法律。

一纸《督促监护令》,让小文的父母幡然醒悟,后悔不已。“这些年,我跟小文爸爸都在外地忙于生计,只知道平日里孩子成绩不好,万万没想到他竟会犯下这么大的错误……”面对犯了错的孩子,王大姐既生气又自责。

针对此类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尤溪县检察院从家风建设入手,联合县教育局、民政局、关工委、团县委、妇联等部门成立尤溪县“春蕾幸福家”家庭教育工作室,同时聘请朱子文化研究学者、心理学教师等组成指导团队,运用朱子家风家教思想,为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指导,成效显著。

王大姐夫妇及其他受邀家长便是在家庭教育工作室的指导下,重新帮助孩子筑起“知耻明辱、存善去恶”的道德防线。去年7月,该家庭教育工作室还获评“三明市家风家教示范基地”。

2022年以来,尤溪县检察院以“质量建设年”为牵引,推动朱子思想与未检业务深入融合,刚柔并济、以令促行,共发出《督促监护令》10份,5个家庭在接受朱子治家教育指导后修复了家庭关系。

精准帮教 引文公政训之义

“明谨用刑而不留狱”是朱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司法思想。尤溪县检察院引用其以宽济严理念,深化“或大事可疑,却合众商量,如此事都了,并无壅滞”的共商共治思想,建立未检工作协作机制,积极探索对罪错未成年人的特殊矫治教育措施。

17岁的小龙(化名)便是受益者之一。2022年6月,小龙参加完高考,看到同学用起高档手机便心生偷窃念头,之后从他人身上盗取了一台价值约3100元的手机。受理此案后,检察官深入小龙所在的家庭、学校、社区、派出所等地开展社会调查,综合考虑其系初犯且刚获得大学院校录取通知书,便委托司法社工为小龙制订朱子法治课堂、心理辅导等个性化帮教方案。最后,尤溪县检察院从“教育、感化、挽救”等方面,对小龙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帮助其圆了大学梦。

“感谢检察官阿姨,我已经到学校了,今后我一定努力学习,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顺利入学的第一天,小龙拨通了尤溪县检察院第五检察部的电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尤溪县检察院还在全市率先与县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联合制定《尤溪县罪错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实施办法》,同时通过购买服务借助司法社工力量开展帮教。截至目前,已对8名罪错未成年人分类分级进行精准帮教。

多元救助 取朱子民本思想

“要好好读书,以后也要像检察官叔叔、伯伯那样,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日前,领到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联动发放的国家司法救助金15万元后,82岁的刘奶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对其3岁的曾孙黄小弟(化名)郑重嘱咐。

刘奶奶和孙子小黄及曾孙黄小弟生活在偏远的小山村。一起故意杀人案,让这个本就贫苦不堪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没有经济来源,祖孙俩日常生活成了难题。

在办案过程中,尤溪县检察院发现被害人遇害后留下年仅3岁的孩子及年岁已高的老母亲,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并层层上报案件有关情况,得到省、市检察院支持。与此同时,检察院还充分运用线索移送机制,主动对接县民政局,为黄小弟争取到每月1400元的补贴,直至其成年。

近年来,尤溪县检察院始终秉持朱子思想中的扶弱、恤幼系列思想,探索构建线索衔接机制,切实推行一体化办案模式,同时积极探索未成年被害人及被害人家属多元保护和救助工作,促进检察办案与多元救助深度融合。2021年以来,尤溪县检察院共为未成年被害人及被害人家属争取发放补助款23.9万元。

在赓续传统文化中锻造检察生命力,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传递检察温度、法治温情。2022年,尤溪县检察院受理审查逮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1件14人,不起诉6人,不诉率同比上升8.62%;不捕7人,不捕率同比上升50%。

此外,尤溪县检察院“麒麟未士·半亩方塘”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还积极深入县中小学、幼儿园,结合朱子文化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和违法犯罪预防工作,推动未成年人养成规则意识、法治观念。

责任编辑:钟自炜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