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围绕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通篇谋划、全程发力,出台《完善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准考实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政治素质考察新机制,切实防止干部考察中政治把关“虚化”、政治评价“泛化”、考察形式“单一化”等倾向,让更多对党忠诚、能力过硬、堪当重任的干部脱颖而出。
聚焦“选优”开展一线考察,严把政治标准。综合运用“四不两直”考察、蹲点考察、随访考察等方式,直插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和急难险重任务一线,近距离考察干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党中央重要部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识别干部的忠诚定力、立场站位、担当能力、廉洁自律,用“四看四识别”把政治素质量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特征,使政治“画像”更加鲜明。同步建立政治表现18条负面清单,组织全覆盖现场测评,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双签字”等制度,对存在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确保选出来的干部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目前,市县两级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2048人次,累计组织谈话2.5万余人次,24人因政治素质不过关被挡在“门外”。
聚焦“育强”开展理论考察,提升政治能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大力实施党的创新理论铸魂工程,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教育引导干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以班子正职、新任职干部、年轻干部为重点,常态化开展干部“政治理论测试”,在任职培训班、中青班等17个班次开展政治理论应知应会测试2200余人次,将测试结果作为研判分析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依据。同时强化政治淬炼,对政治素质过硬、经得起考验的干部,选派参加区市内外教育培训重点班次,到对口帮扶单位和发达省市挂职或跟班学习,对测试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督促提升,对理论素养不够高、政治锻炼不充分的干部,派到艰苦吃劲岗位实战练兵,帮助干部快速成长提升。
聚焦“管好”开展专项考察,激励干事创业。把知事与识人统一起来,结合“督考联动”和年度差异化考核,开展政治素质专项考察,通过政治家访、电话访谈、日常监控等方式,深入了解干部在推进疫情防控、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14项重点任务落实中的政治表现和实际成效,通报得分排名和问题清单,约谈排名靠后的干部,并作出限期整改决定。对履职不力、不胜任现职岗位的干部,依法依规进行谈话诫勉、岗位调整等组织处理,对敷衍塞责、弄虚作假、只做表面文章的干部严肃查处,市县两级对74名领导干部作出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函询等处理。对政治表现优秀、成绩显著、有突出贡献的干部,建立担当作为和政治表现“两个清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或晋升职级,通过正反双向的“组合拳”激励干部“上任即实干、开局即冲刺”。
聚焦“用准”开展日常考察,树立鲜明导向。把功夫下在平时,开展换届后评估调研,通过领导约谈、会议列席、调研走访,定期走近了解县乡领导干部,按照不简单限定谈话范围、不限定谈话时间、不限定谈话形式的节奏,经常性组织“非提拔任用谈话”,充分运用“评价+案例+分析”的谈话模式,着重考察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了解干部履职尽责情况,做到必谈政治表现、必举印证事例、必作深入分析。“一人一档”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把政治素质考察材料、测评情况、鉴定报告归集成册,实行动态更新,用数据和事例为考实评准干部提供支撑。通过多种形式的日常考察,不仅掌握了一批创新实干的“千里马”,而且使用了一批吃苦耐劳的“老黄牛”,90名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扫黑除恶等重点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和职级晋升,鲜明树立了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