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余:红色精神照耀“火焰蓝”
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张琴2023-03-02 23:30

草长莺飞,春光正好。3月2日一大早,在江西大余红色革命遗址——陈毅旧居的院子里,一群身着“火焰蓝”的年轻身影给这座宁静、朴素的院落增添了许多活力。消防员刘纯垚从一位耄耋老人手中接过扫帚,认真清扫院子里的落叶。

今年80多岁的刘士华老人是革命群众周篮嫂的后代,义务守护陈毅旧居已经近30个年头。刘纯垚和队友们从老人手中接过的,不仅是一把小小的扫帚,更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一心为民的红色基因。

踏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江西大余是一片红色热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项英、陈毅、粟裕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开展过艰苦卓绝的斗争。

依托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大余县金莲山大道消防救援站开展了“红色走读”、“行走的党史课”、“听老兵讲那过去的故事”等一系列以红色思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给思想加油,为精神“补钙”,让红色基因根植在新时代“火焰蓝”的心中,转化为学习、成长的动力。

2022年,该站共组织红色教育活动21场,并获评为“2022年度基层建设先进消防救援站”,该站团支部被团赣州市委授予“全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强化学用转化,锻造业务精兵。“队长,上升到多少米了?”“才五楼呢,不着急!抬头,不要往脚下看!”这是2022年11月 “新兵”邹善均在训练场上的一幕。

打小就恐高,面对登高车救援、爬梯登楼等训练项目,曾经在部队获得过“优秀士兵”的邹善均不肯服输。“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比起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这真的不值一提!”他暗暗跟自己较劲。早起半小时,少休十分钟,从此一有空他就泡在训练场上。六楼、七楼、二十米、三十米……极限在不断突破,成绩也跟着飙升。三个月下来,“新兵” 邹善均已经成了下一拨“新兵”口中的“邹班长”。

改革转制以来,面对“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大应急”职能定位的转变,大余县金莲山大道消防救援站组建交通事故救援、水域救援和地震救援分队,推动执勤训练模式改变,大力加强基础体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班组合成训练,全面锻造应急救援“排头兵”。

践行初心使命守护人民平安365天不间断、24小时不停歇与各类灾害事故作斗争,大余县金莲山大道消防救援站全体消防指战员坚守初心使命,擎旗而进、迎难而上,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2020年7月12日,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鄱阳镇桂中村洪水肆虐,村庄被淹没,该站消防员冯稼伟和张彭旭作为突击队队员奉命前往救援。当天上午,一名9个月大的幼儿突发疾病,急需转移就医,冯稼伟和队友们紧急赶赴现场进行搜救转移。送医途中又遇到洪水堵路,他们便用一个红色塑料盆作船,将孩子放在“小红船”中,小心翼翼趟过齐腰深的洪水,将孩子和他的家人一路护送至安全区域,交接给医务人员。

“洪流中的小红船”成为“火焰蓝”守护人民平安最有力的见证。

坚守为民之本,厚植服务情怀。大余县金莲山大道消防救援站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深入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把辖区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

2020年,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该站1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主动请战,加入“抗疫先锋突击队”,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让“火焰蓝”闪耀在战“疫”一线。

2021年,该站开展独居老人关爱行动,为辖区20多位孤寡老人、留守老人送去米面油粮等物资,并持续不定期上门为他们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

2022年10月, “党员先锋岗”、政治指导员曾良发起“火焰蓝”爱心助学项目,全站消防救援人员对两名家庭经济困难小学生进行生活、学习上的资助与关怀,将直至其大学毕业。

2023年2月,一辆长途货车在途经大余县境内时发生故障无法行驶,车上装载的2万多条活鱼急需换水,站长熊威带领青年突击队连续两天送水18吨,为车主挽回了2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大余县金莲山大道消防救援站全体消防救援人员将继续传承发扬好红色基因,让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rmrbjx@126.com

责任编辑:周欢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