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陶行知思想,做新时代“大先生”座谈会在华中师大举行
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田豆豆2022-09-19 08:53

666204c005f45880e8bfa30879d8395.jpg

9月18日,学习陶行知思想,做新时代“大先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精神座谈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座谈会由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和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共同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武汉市生活实践教育中心共同承办。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张策华等领导出席座谈会并致辞。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申国昌主持。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致词中提出,一是要强化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二是要深入实施“强师计划”,构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新格局。三是要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强化薄弱领域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指出,华中师范大学作为部属师范院校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率先做“四有”好老师,深入挖掘吸收陶行知教育思想宝贵遗产,努力探索新时代师范生培养的有效路径。

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介绍了南京大学与陶行知的深厚渊源,并表示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合作平台,传承和弘扬好陶行知精神,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贡献力量,也期待未来三家的合作能够更加紧密,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在教师教育领域形成品牌影响力。

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张策华,详细介绍南京晓庄学院与陶行知的亲密关系及南京晓庄学院在教师教育领域所取得的相关成果,并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学陶、师陶、研陶力度,争做培养更多新时代“大先生”,推动我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议还安排了倡议书发布环节,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雷万鹏院长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兼华中师范大学“优师计划”项目负责人万坚院长宣读了《学习陶行知思想,做新时代“大先生”倡议书》。

在主旨报告和专家发言环节,全国人大常委、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操太圣、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院长张济洲围绕如何学习陶行知,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先后作了主旨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的主旨报告以“学习陶行知,做‘四有’好教师,当新时代‘大先生’”为题,提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职责,把培养“四有”好老师作为核心任务,把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作为突出使命,与全国各地的学者、师生一起相聚云端,共同探讨如何学习陶行知,做新时代“大先生”。

南京大学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操太圣作了题为“大先生培养的当下任务”的报告,一是“大先生”的历史使命。由落实根本任务、实现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坚守质量标准等共同决定的。二是“大先生”要解的难题。诸如教育的片面发展和教育的功利化发展等。三是“大先生”培养的关键。即理解“四有”标准,明确“大先生”内涵;研陶学陶师陶,追随“大先生”典范;坚守知行合一,做好“大先生”。

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院长张济洲作了“陶行知师德师风精神脉络及实施路径”的报告。他认为,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教育思想的主线和核心,陶行知师德师风精神的养成过程是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师德行为的逐步形成过程,同时,提出陶行知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要把个体和群体师德师风改进相结合,把底线要求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把自我修养和外铄培育相结合。

随后,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与武汉市生活实践教育中心联合为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华强、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夏春胤、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长华、湖北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靖国平、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田媛、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晓边颁发专家聘书,聘书由周洪宇主任颁发。

最后,由周洪宇主任致闭幕辞,他指出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之间关系密切,本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今后继续开展学术合作创造了良好的起点,未来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校际合作,通过学习陶行知、研究陶行知、宣传陶行知,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运用于当今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当中,并且把践行陶行知思想与建设教育强国结合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

此次座谈会还设了几个分会场,即华中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南京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汉江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部分“优师计划”师范生在线上参与会议。

责任编辑:田豆豆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