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社区精神康复:关爱相伴 温暖相随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2022-09-20 12:03

处于城市中心地位的越秀区是探索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的重点区域,不少康复者在生存、参与和发展等方面普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的康复者多年独居,孤身面对生活事务;有的康复者症状波动,功能退行,家人承受繁重的照顾压力;有的康复者家庭“一户多残”,看不到未来生活的希望。

越秀区民政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是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由广州市家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运营,为越秀区内有精神康复需求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家庭提供康复训练、心理疏导、事前预防、危机介入、实时支援以及个案跟进等专业社工服务。日前,项目社工联动各方给予温暖和帮助,提升他们康复的信心与生活的希望。

清洁关爱送上门,独居老人不孤单

康复者阿亮(化名),今年已经62岁,患有精神分裂症已经超过40年,阿亮未婚未育,父母已离世,其他亲戚均已移民外地,多年来,阿亮在父亲留下的公租房内独自生活,能自觉服药,病情稳定。但随着年纪增长,阿亮对清洁、打扫等家务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家居卫生也渐渐受到影响。项目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一方面为阿亮送上来自社会捐赠的物资,另一方面,组织受过家政训练的义工为阿亮开展居家清洁。

image.png社工与义工为阿亮(化名)赠送月饼

image.png义工为阿亮(化名)清洁家居卫生

清洁过后,阿亮表示:“感谢越秀民政精综项目的支持以及义工的劳动,家里干净整洁多了。”

同甘共苦情不减,亲人有爱传希望

46岁的阿冬(化名)住精神病院已经第二年了。2021年6月,由于抗拒服药导致症状波动,阿冬被送往精神病院住院治疗至今。阿冬住院后,丈夫李先生既要父兼母职,负责9岁儿子的课业辅导和饮食起居;日渐增长的住院费用,也让这个低保家庭捉襟见肘。

越秀民政精康项目社工了解情况后,积极和多个单位团体协商,联系救助资源,筹措资金,尝试缓解李先生的经济负担,也通过转赠慈善物资,改善李先生的生活处境。

image.png社工为李先生赠送慈善物资

目前,由于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精神病院实行全封闭管理。为了缓解封闭管理期间阿冬和家属间的思念情绪,社工经过与多方沟通,积极联系阿冬的主治医生和护工,顺利帮助李先生与阿冬进行网络视频通话,缓解了阿冬及其家属的牵挂之情。日前,社工与李先生共同向住院的阿冬表达了问候,也借着阿冬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联系,提升阿冬的治疗动机:虽然家庭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但家人没有放弃,特别是儿子十分渴望将来和阿冬相见,李先生在积极筹措资金,希望阿冬积极治疗,稳定病情。阿冬表示,自己每天会按时作息、规律服药,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早日出院,与家人相聚。

“一户多残”负重担,多元服务纾疑难

现年80岁的王女士,丈夫去世后日常独自照顾两位患有精神疾病的子女:大女儿阿月(化名)患有精神分裂症和乳腺癌,身体状况较差,生活难以自理;小儿子阿华(化名)患有三十年的精神分裂症和较严重的肠胃炎,日常仅能进食稀粥。王女士在患有脑血栓后,身体状况每况日下,无法陪同子女外出就医;整日以泪洗面,沉重的照顾压力难以疏解,王女士对生活感到无助。

项目社工了解情况后,以倾听和陪伴的方式,引导王女士倾诉生活苦楚,使其有宣泄烦闷情绪的机会;同时肯定其多年的付出和照顾子女的辛劳,鼓励其积极面对生活。最后,为王女士家庭进行健康宣教,增加其对乳腺癌和脑血栓的了解,缓解其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并链接社会资源陪同王女士一家前往医院复诊。

image.png社工倾听王女士的陪诊经历

通过项目的长期陪伴服务,不仅拉近了社会各界和康复者的距离,让其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同时缓解了康复者家属沉重的照顾压力,为其增强了康复的信心和生活的希望。

越秀民政精康社工将继续保持与康复者及其家属的联系,定期回访,关注康复者及家属的身心情况。同时向社会各界发起倡导,帮助社会大众去了解康复者群体及精神疾病知识,引导更多人接纳、理解康复者,协助康复者们更好的走出家门、回归社区、融入社会。

责任编辑:李刚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