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问题导向、基层自治、社会参与”为原则,按照“一网三化”的管理思路,建立“街长制”城市治理共建机制,努力打造安全、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织密建强多级联动网
构建城市治理新格局
全覆盖布网。将中心城区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市政等职能部门,与关联民生、涉及精细化管理的责任单位集合在一起,统一纳入以街路为单元的城市管理网格内,实现巡查、反馈、治理全覆盖无死角,确保最大限度发挥人人参与、部门联动作用。
(执法人员与街长共同整治越门摆放问题)
高精度管网。构建集服务、管理、执法为一体的五级联动(商户、社区、街道、职能部门、处级领导)“街长制”城市治理共建机制,将各部门管理人员下沉至路段,把日常管理责任压实在具体路段和个人,既解决责任主体问题,又解决谁来发现、谁来管理、谁来解决的问题。推行“前置式、引导性”管理,对能够通过预防、劝导等措施解决的“堵、污、脏、乱”等问题迅速予以解决,节约管理和执法成本。
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
提升城市治理新水平
建强“指挥链”。建立由集宁区“街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与领导,区街长办公室综合协调督导,各街道具体牵头实施,各分包道路一级街长、二级街长和三级街长具体负责的组织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共治共享的整体合力。聘用所在路段热爱社会事业的商铺负责人或居民代表担任一级街长,对所辖路段的所有城市管理问题全面负责。下沉至路段的市容管理人员、环卫管理人员、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市政管理人员等担任二级街长,并执行各自城市精细化管理职责。各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城管执法中队负责人担任辖区三级街长,负责辖区“街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市容、园林、绿化、市政等部门负责人担任四级街长,具体负责落实分管道路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绿化、市政等问题整治和重大突出问题向辖区总街长和上级部门报告。分包各街道的处级领导担任所分包街道五级街长,负责协调、督促、考核“街长制”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为街长颁发聘书)
(与街长签订责任状)
织密“制度网”。完善修订了《集宁区“街长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制度,明确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明晰各部门职责、督导考评办法。完善“街长制”工作巡查机制和相关配套制度,包括问题发现、反馈、立案、处理、核查、结案等工作机制,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以智慧化赋能为载体
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完善技术手段。推广“山城管家”便民查询小程序,将医院、学校、各大市场、公厕等便民服务模块纳入小程序。各级街长以拍照、文字记录等形式进行取证,并上传至“山城管家”小程序、“街长监督微信群”或直接拨打城管监督电话4812319反馈。城管指挥中心及时受理城市治理方面的各类诉求和热点难点问题,并通过平台将问题线索派遣至各相关责任部门,做到高效快捷发现、反馈和处理问题。
强化智慧监管。通过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利用“山城管家”小程序等技术手段,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以及路段管理人员、工程运输车辆、施工现场、路段现状、商家店铺、整治效果等情况进行线上监督管理。同时,打造“双十”街区(10条市容环卫管理示范街、10条智慧街区),推进“非现场接触式”执法管理模式,借助移动网络数据库及高清摄像头,建立集远程监督、动态管理、巡查执法为一体的快速反应机制。
(执法人员进行线上监管)
以社会化发展为动力
筑牢城市治理主阵地
建立健全“商户自治”工作机制。聘请1400多名所在路段热爱社会事业的居民担任一级街长,对责任区内城市治理的各类问题进行巡查、发现、教育、劝阻、处置。主动参与城市应急管理工作,在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和突发应急状态下,群策群力、联防联动,共同做好城市应急排水、清雪除冰等工作。
(执法人员与街长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秩序)
完善网格化管理。将“街长制”与“一核多元四条链”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有机融合,强化“网格吹哨,部门报到”长效机制,对接街道社区、“三户四长”,找准群众需求和“街长制”管理工作的契合点,让“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基层治理难题得以破解。推进综合执法力量进社区,按照基层治理组建“三所两队”的工作要求,向8个街道办事处派驻315名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同时将基层可承接的职责,一并下沉社区,实现“发现问题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切实增强基层综合执法力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街长向执法人员反映情况)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集宁区城管执法局将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持续提升“街长制”管理成效,继续探索推出“商圈街长”“公园广场街长”等管理模式,用绣花般的精心、细心和巧心,进一步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升级版,真心绣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城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