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次公铁斜拉桥拉索更换顺利完成
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吴希龙简珍珍2023-04-16 09:00

“各项监测数据正常,C8’索张拉结束。”近日,随着芜湖长江大桥斜拉索更换施工现场负责人刘曙光对讲机里的指令传来,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部组织、芜湖工务段和中铁大桥院旗下中铁桥隧技术有限公司实施的芜湖长江大桥斜拉索更换主体工作顺利完成。

WechatIMG5618.jpeg

芜湖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312米双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是国内首座公铁两用斜拉桥,上层通行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下层通行两线铁路,主梁采用钢桁结合梁,全桥共128根斜拉索。该桥于1997年3月正式开工,2000年9月建成通车。芜湖长江大桥以其大规模,新技术和一流的质量,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继武汉、南京、九江长江大桥之后的第四座里程碑。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芜湖工务段副段长陆亚峰介绍:在对斜拉索专项检测中发现个别斜拉索存在外护套破损、钢丝锈蚀、锚杯积水等隐患,考虑到芜湖长江大桥斜拉索已服役23年,超过了斜拉索最低设计使用年限,为综合评判既有斜拉索的健康状况,并为后期斜拉索更换总结经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决定选取病害相对集中的长、中、短三根斜拉索开展试验性更换,并对更换的旧斜拉索进行室内解剖及力学性能试验等工作。

WechatIMG5619.jpeg

本次斜拉索更换是在铁路正常运营,公路半幅通行的条件下进行的,属国内首次。斜拉索更换必须在铁路天窗点(火车不通行的时间段)内完成,而天窗点时间非常有限,一天最多70分钟,一般一周不超过五个天窗点。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部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制定了细化到每个工序、精确到每一分钟的施工方案。

火车通行对于轨道的平顺性要求非常高,轨道变形必须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中铁桥隧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了新型远距离非接触式位移测量集成系统,实现轨道变形多点实时的采集和分析,采用自主研发的基于降噪理论回归算法,降低公路桥面通行荷载对线形数据的影响。搭建了芜湖长江大桥斜拉索更换施工监测集成云平台,实时观测和监测索力、主梁线形(公路面和铁路面)、关键部位构件应力、轨道几何参数线形等数据,直观展示换索过程中桥梁结构数据变化情况,实现了“精准、动态、智能”的监测目标。

“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是我们工程师使命。”中铁桥隧技术公司副总经理、芜湖长江大桥斜拉索更换项目分管负责人刘俊锋表示。

WechatIMG5620.jpeg

本次试验索更换涉及塔内与锚箱内空间狭小、塔外及梁端高空临边作业、邻近索干扰等问题,而索体呈现“整体柔、局部刚”的特性,在施工空间、时间受限的情况下,对旧索拆除、新索挂设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为确保整个换索工程安全、顺利、高效实施,芜湖工务段牵头组织细化分解作业内容,不断改进工艺、优化工装,提出一种索间展索及挂设方法,解决了索端锚固施拧困难、小角度工况下新索穿孔纠偏等问题,最终圆满完成更换任务。

芜湖长江大桥斜拉索更换是国内公铁两用斜拉桥在不中断铁路及公路运营条件下换索的首次尝试,在施工工艺、组织策划、安全控制、铁路运营保通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及丰富数据,为后续斜拉索全面更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同类桥梁斜拉索更换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宝贵经验,是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运维产业的赋能助力。

责任编辑:徐靖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