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红安:创新党建引领 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2023-01-04 12:55

“李大爷,这是退烧药,我给您送来了。您可不能受凉呀,想吃点什么跟我说,我帮你做。”1月3日,红安县觅儿寺镇栗子园村共产党员李友春走到躺在床上的李达利老人身边,把药放到床头,关切地询问着他的近况。

李达利68岁,患有癌症,子女不在身边。连日来,村“红星之家”党员志愿队天天到他家照看他。在全村,各塆组党员服务队帮村民做好身边事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近年来,红安以党建引领活力乡村建设,开展“五类村”示范创建,以“五进塆组”党建模式、乡村振兴红色联盟“五联五共”机制为特色,传承红色精神,推进绿色发展,淌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红安路径”。

“荒坡变良田,还是要归功于党组织进了塆。”2022年11月3日,红安县福德桥村老党员陈楚海眼见今年红苕丰收场景由衷感慨。此前,村里曾动员大伙儿将抛荒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发展红苕产业,但部分村民不肯将“自家地”流转给“村里种”。

村党支部让塆里10名党员成立党小组,与群众沟通算收入账,打通了大家思想障碍,荒地全部顺利流转,红苕地标产品今年喜获丰收,农民增收,村集体收入预计将超过40万元。

红安探索推行组织设置、党员管理、村民自治、公共服务、文明创建“五进塆组”党建工作模式,建立1664个塆组党小组,推选出1500名党员中心户,构建“村党组织+塆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三级组织体系。利用村民自愿捐献的旧房,因地制宜建设217个塆组“红星之家”,广泛开展党员户挂牌亮身份,激活组织“红细胞”。

“下地干活去咯!”红安县七里坪镇观音阁村的村民秦祖学一大早便忙着收拾农具,带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下地干活。每个月,长胜七里公司都会给他送来一批客人。观音阁村通过建设“三同”社会实践教学示范点,把前来红安干部学院参加教育培训的党员干部分配到各农户,同吃农家饭、同住农家屋、同干生产劳动。

红安打破地域、条块等限制,探索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规划联审、产业联抓、治理联动“五联”新机制,搭建决策共谋、资源共用、建设共管、发展共建、成果共享“五共”新格局,变“小支部单打独斗”为“大党委聚力出拳”,发挥“1+1>2”的叠加集群效应,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他戎马一生叱诧风云骁勇善战,他忠于革命忠于党正气浩然!”2022年10月28日,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戏剧大舞台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村聚焦“战神故里、亮剑程河”主题,建设豆腐坊、皮影戏院等一批内涵丰富的场馆廊院,发动群众组建善书、腰鼓、皮影戏等团队,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美丽村庄,原创湖北大鼓剧目《一代战将王近山》吸引不少游客和村民驻足观赏。

红安县围绕“红色文化、绿色发展、乡风文明、和谐善治、生态宜居”等五大类型,分类推进“五类示范村”创建。以基层党组织为堡垒,以党员群众为主体,建设35个村史馆、12个政治生活馆,逐步形成“村村有特色、乡乡有品牌”的发展格局。

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说,“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是红安人民的优良传统,如今的红安以党建引领为乡村治理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能。将秉持永葆红安红的价值追求,以革命红赓续党旗红、以文化兴涵养乡村美、以产业旺带动百姓富,合力绘就产业更兴旺、生态更宜居、乡风更文明、群众更幸福的新乡村蓝图,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治理新篇章。(李绍伦 张朝红)

责任编辑:范昊天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