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研发经验分享、药品研发与知识产权培训、企业需求对接……4月12日,在明溪县明洲大酒店,13家生物医药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一场沪明合作的“头脑风暴”如约而至——明溪县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暨“探索医药创新路”企业沙龙活动顺利举办。
“人才飞地为我们医药企业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合作平台,我们也积极探索各种合作模式,包括共享实验室、研发项目在明溪成果转化、MAH持证平台为明溪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等。”上海博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舒海英说。
这场“智力盛宴”是明溪县“上海人才飞地”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念好本地“人才经”的基础上,明溪县积极创新引才方式,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我用”,抢抓沪明合作重要契机,聚焦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三新”产业发展需求,探索“人才飞地”新模式,打破人才区域藩篱,推进更多科技成果在明溪落地转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上海博悦分享药品研发与知识产权相关经验 雷玉平 摄
沪明合作
“人才飞地”应运而生
人才是第一资源。明溪是山区县,对特色产业人才求贤若渴,多年来,持续打出“筑巢引凤”等组合拳,但高层次科创人才紧缺始终是明溪人才工作面临的迫切问题。
如何破解“人才贫血”难题?
202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明确上海市与三明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同年5月,《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正式印发,翻开了沪明合作发展的新篇章,也给明溪人才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上海是全球主要创新型城市,乘着沪明合作的东风,依托上海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建立明溪‘人才飞地’恰逢其时。”明溪县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2022年底,经过企业调研、现场考察、咨询专家、集体协商等,综合统筹区位、人才、硬件等核心要素,明溪县在上海闵行区金领谷科技产业园打造明溪县“上海人才飞地”,探索“人才和研发在上海,转化和落地在明溪”的创新发展模式。
飞地毗邻上海交大、华东理工、华东师大等高校,集聚人才交流、科研开发、项目对接等功能。目前,飞地已配备2名专员负责日常运营,收集入驻飞地的人才信息和企业需求,并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展示场地、会客厅、实验室等行政及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起产业发展,人才共享交流等平台。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责任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陈庆云院士合作建站,打造全省首家氮化工院士工作站,增强高端产业人才吸附力和承接重大项目竞争力;南方制药海斯福等公司在福州、上海、深圳等地设立9家异地研发中心,累计柔性引进人才100余名,推动10余项科技成果在明溪落地转化……近年来,与科研院所合作、异地设立研发中心等,也成为明溪县“邻凤筑巢”聚人才的重要举措,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人才力量。
双向奔赴
深化合作互利共赢
搭着“人才飞地”的山海列车,明溪与上海医药企业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深。
一花引得百花开。2022年12月,入驻“上海人才飞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博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明溪注册成立福建博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平台”和“GSP认证的药品经营平台”,除自身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MAH)持证项目外,还将为三明及全国医药生产企业、医药销售企业提供MAH持证项目一体化的全流程服务。
“人才飞地”模式的创新,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3月10日,明溪县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阿帕他胺原料药上市登记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才至关重要,我们公司设立南方济民研发中心、上海研发(销售)中心,每年研发产品不低于10个品种。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借助“人才飞地优势,我们公司和上海博悦已开展10多个高端原料药品种CMO业务合作,6个已经落地,阿帕他胺原料药就是其中之一。”南方制药公司总经理李永说。此外,上海博悦公司分析检测中心通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拥有高端仪器和设备为明溪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共享实验室。
“依托人才飞地,我们将与南方制药携手,开展一体化、端到端的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从原料药、制剂研发生产到上市销售的全流程生物医药运营平台。”谈及合作,上海博党公司研发副总经理方项眼中带光。
在做实服务方面,明溪县同样诚意满满:制定出台《明溪县关于支持人才飞地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创新发展、引才荐才、人才聚集、优化服务环境等方面予以支持,为“人才飞地”建设提供政策保障;抽调35名干部组建服务专班,对飞地引进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
如今,明溪县“上海人才飞地”已集聚在沪生物医药人才200余名,吸纳沪明两地企业32家,开展设备共享10余次,上海博悦高端原料药和制剂项目在明溪落地转化,为推动明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