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金凤区朔方桥的阅海湖景观。
在你的印象中,宁夏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一反应肯定想说是戈壁,是干旱,是“大漠孤烟直”中无边无际的黄沙。但摊开银川市地图,无边沙色中,一抹翠绿映入眼帘。“绿色”,是夏日银川的身形与骨骼。
围绕着城市的四边环城高速,被百米宽的行道树绿化带包裹。往里看,行道树簇拥着九横十九纵的主干道网络,形成骨干绿道。更细微处,仍是细密的绿色,填满了交织的次干道和毛细道路。
银川市亲水大街绿地景观。
被一道道“绿线”所串联的,是夏季绿若翡翠的城市湖泊。在2018年《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我国有6个城市被评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宁夏银川便是这六分之一,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个上榜的国际湿地城市。至今,银川仍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事实上,宁夏银川还是我国湖泊第二多的城市,在历史上银川也有“七十二连湖”之称,现有“塞上湖城”之美誉。目前,银川湿地面积5.31万公顷,有自然湖泊、沼泽湿地近200处,其中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沼泽20多个,银川市区湿地率达到10.65%,湿地保护率达到了78.5%。
黄河、灌渠像血管动脉,滋润着这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湖泊。
这样的湖泊如何形成?银川是西北城市,地处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的边缘,由于历史上黄河不断改道,留下了众多湖泊湿地。同时,自秦、汉以来,宁夏平原兴修了秦渠、汉渠、唐渠等水利工程,富庶的引黄灌溉区,孕育了“塞上江南”的自然环境。
天然湖泊与引黄灌区农田灌排水系相互贯通,便有了星罗棋布的湿地景观。明、清时期,“月湖夕照”、“汉渠春涨”、“连湖渔歌”、“南塘雨霁”等湖泊景观成为当时西北盛景。
在银川,湿地湖泊星罗棋布,无处不在。
鸟类是生态环境好与坏的打分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在这里栖息。“候鸟等野生鸟类对生态环境十分敏感,它们种群、迁徙路线的变化,是生态变化最直观的反映。”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负责人王筱平说。
如今,银川的湿地生态有效恢复,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早已成为了候鸟迁徙和生活的美好乐园。每年到了迁徙季节,银川就是候鸟的漫长迁徙路的中转站,天鹅和红嘴鸥数量最多,还有难得一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白尾海雕、卷羽鹈鹕、遗鸥等“稀客”也来银歇脚。银川市民纷纷表示:家门口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啦!
银川市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
近年来,宁夏不断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力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21世纪以来,银川确立了“生态立市”的方略,着力打造“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塞上湖城、西北水乡”。
通过相继实施大规模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建设,银川市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合理、完整的湿地保护体系。下一步,银川将不断提高湿地质量和湿地生态功能,丰富生物的多样性,满足群众对湿地的需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正逐步形成。
以下为不来宁夏不知道系列已刊发稿件:
不来宁夏不知道丨六盘山下,种着销往2500多公里之外的广东菜心
(图片由银川市园林管理局提供)
(值班编辑:宋佳佳 人民日报客户端宁夏频道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