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期间你最纠结的事!做还是不做?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何旭鹏 郑亦楠2021-06-10 00:32

高考今天结束,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在考试期间,除了让你纠结过的A、B、C、D,相信还有一件事!做了可能少10分,不做可能伤身体,而且几乎所有人这一辈子一定会有过这种体验!那就是——憋尿!

什么是憋尿?

憋尿是指有明显尿意的时候,故意或者刻意的不去排尿。我们的膀胱是有很好的弹性,像一个气球一样,这是我们“排尿自由”的基础。正常来说,当膀胱储存一定的尿量,我们会开始有尿意,这个叫做膀胱的初感觉,但通常我们不会在这个时期去排尿,因为我们的膀胱还有很好的能力继续储存更多的尿量而不会有不舒服,当继续储存到更多的尿量,我们开始会出现初急迫的感觉,这个时候可以去排尿,但也可以选择不去,因为还可以忍,当到了有强烈尿意,急迫感很强烈,这时表明膀胱到了最大的容量。我们平时所说的憋尿指的就是经常等到接近膀胱的最大容量甚至超过最大的容量,才去上厕所。

憋尿有什么危害?

憋尿是我们排尿自由的表现,但是滥用这个自由,有可能会为以后埋下“排尿焦虑”的隐患。很多人有憋尿的习惯,或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憋尿,比如有些为了备考,不舍上厕所,有些是因为开会、长途坐车等,没有办法中途上厕所,还有些人有洁癖,外面的厕所不上,一定要回家上厕所,还有些人不上厕所的原因,则主要是懒。

经常憋尿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膀胱本尊。总是等到膀胱到达最大容量才去排尿,可以增加膀胱逼尿肌的负担,久而久之造成不稳定的膀胱。假如突破膀胱的最大容量,膀胱逼尿肌和神经末梢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有些人会在某次过度憋尿以后,长期出现尿无力、尿不尽的后遗症,就是膀胱逼尿肌极度牵拉而出现损伤,导致逼尿肌受损力下降的后果;或者经常出现尿频尿急症状,失去以前的排尿自由,再也无法快乐的憋尿,这种叫做“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谓一憋尿成千古恨。

经常憋尿的另一个危害在于容易诱发尿路感染。普通细菌一般是20到30分钟繁殖一代,如果憋尿4个钟头以上,正好膀胱里面有100个细菌,经过10代的指数级繁殖,细菌数就可以达到诊断尿路感染的标准。所以经常憋尿,特别是女性,很容易不小心就诱发尿路感染。

如何减少憋尿?

平时建议适当、科学的喝水,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憋尿,既不要非理性的大量喝水,也不能因为怕憋尿而不喝水或者少喝水。

1、对于健康人而言,建议每天1000到1500ml的喝水,可以根据尿液的颜色来判定自己的饮水量是否足够,淡黄或者清亮的尿液说明水分是足够的,尿色深黄则说明喝水量不够。

2、对于容易长结石的朋友,建议多喝水,每天的尿量保持2000ml左右。

3、如果预计临时有憋尿的情况,可以适当少喝水,比如考试、做长途汽车,或者外科医生需要长时间做手术等,但平时不应为了不上厕所而刻意不喝水。

4、正常人每天排尿频率一般是7次以下,排尿间隔时间建议不要超过3~4小时。

碰到憋尿的时候,该怎么做?

大多数情况,只要你想排尿,都是可以去排尿的,没有人会拦你,但有很多人可能会因为难为情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而过度憋尿。如果你已经憋尿到了膀胱的最大容量,特别是感觉到膀胱疼痛的情况下,应果断想办法去排尿,因为继续憋尿,可能造成损害。

如果是因为医学原因排不出尿来,比如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潴留,需要及时到医院处理。

当憋尿时,应该学会保护自己,避免肚子被撞到,以免引起膀胱破裂。

憋尿出毛病来了,怎么办?

一旦憋尿后出现明显症状,建议及时看医生。比如下面这位女性患者,36岁,一个月前因为坐长途汽车憋了4个小时的尿,过后就总是尿不尽尿无力,感觉尿完又想尿,她自觉是尿路感染,自己买了消炎药吃,但是症状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于是不得已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就诊,找到泌尿外科林焕懿医生,检查尿常规、泌尿系彩超,都正常。一问,原来她以为是尿路感染,每天就不断的喝水,导致膀胱逼尿肌疲劳,加重了症状。林医生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排除了尿路感染后,减少不必要的喝水,让膀胱休息,给膀胱减负,让膀胱逼尿肌功能修复,而不是盲目的大量喝水。所以在医生正确指导下来康复,才能尽量减少过度憋尿带来的后遗症。

不知高考期间你是选择了憋还是没憋呢?不管如何,都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此生再也不用憋尿!

(指导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东院泌尿外科 林焕懿医)

责任编辑:姜晓丹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