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师这么多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被问到这个问题,梅佛招想了想说:“我最怕遇到厌学的学生。”
梅佛招是江西省寻乌县南桥镇车头小学的四年级数学教师。师范院校毕业后,梅佛招回到家乡任教。“当时的政策是,你的家乡在哪里,你就回去支援那里的教育事业。我觉得挺好的,农村学校的教师团队需要新鲜血液的输入,我也想为家乡的教育贡献绵薄之力。”2006年至今,梅佛招已经做了16年的乡村教师。
寻乌县南桥镇车头小学数学教师 梅佛招
车头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目前共有 6 个教学班,教师13人,学生118人。梅佛招班上的孩子有些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主动性差,她经常为此发愁。有时,讲一个非常简单的知识点,有的学生听不懂。她就再耐心地讲上第2、3、4遍,但效果仍然不理想。她想了各种办法,向其他老师请教、和学生们“斗智斗勇”。
梅佛招也和一些学生谈心聊过,问他们不想学习好吗?得到的回复令她有些许诧异:我想听,可是我听不懂。这仿佛是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听了听不懂,久而久之,基础没打好,难度增加的知识点就更不懂了,学生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数学这门学科,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别说小朋友了,可能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数学也是一个‘噩梦’。”学科特色已然如此,如何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一直令梅佛招头疼。
转机出现在两年前。2020年,寻乌县引进普惠教育“优课计划”公益项目。洋葱学园作为“优课计划”合作伙伴为寻乌县免费提供数字教育资源、教师专业发展等服务。洋葱学园提供的微课资源采用动画视频形式,每个视频平均5-8分钟讲解一个知识点,遵循国家课标,适配各版本教材。视频中和视频后还配有练习题。
车头小学是公益项目开展的试点,梅佛招被选为试用洋葱学园的老师之一。
课堂不再“满堂灌”,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对于使用洋葱学园辅助教学,梅佛招起初是质疑的:“这样一节微课,总共才四、五分钟,难道会对我的教学有帮助吗?我宁愿用PPT可能都会更好一些。”实际应用后,教学效果令她出乎意料。
以前的数学课堂,基本以梅佛招的讲授为主。她经常发现,讲着讲着,学生们就昏昏欲睡。融入洋葱学园后,她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模式。首先用微课片头进行导入,吸引学生兴趣;然后播放视频,涉及到某个知识点时,暂停做补充讲解,等到所有学生理解透彻后,再继续播放微课视频;还会组织学生一起做配套习题,巩固知识。
她发现这种模式特别适合班上的学生。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许多,学生们注意力更加集中,学得津津有味。“现在学生们特别期待上数学课,从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问过孩子们为什么喜欢上数学课?他们说因为有微课,里面有狗蛋、小锤,很好玩。”
梅佛招分析了为什么这些微课视频能给自己的课堂带来如此大的改变。以学生为中心做教学设计,从设计卡通人物形象、设置故事情景,到幽默、富有亲和力的讲解语言和配音,这些令微课生动有趣、直观好理解,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且,视频里结合了大量生活中的实例,也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因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梅佛招想起那节数学课。在介绍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时,洋葱学园微课设计了引入场景:有三种枪,分别是线段枪、射线枪和直线抢,让狗蛋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枪来打怪兽。这样的场景一出来,孩子们彻底沸腾了,因为爱玩本就是孩子的天性,他们都跃跃欲试跟狗蛋一起玩这个游戏。
梅佛招和学生们一起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到底选哪种枪最合适?线段枪肯定不行,因为限制了长度,没办法消灭远的怪兽。射线枪和直线枪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可以无限延伸,再远的怪兽也能消灭。最后,他们和狗蛋一样,信心满满地选择了直线枪。结果,全军覆没。原因是没有考虑到直线是向两端无限延伸的,一开枪,在打怪兽的同时,也把自己给消灭了!
在学中乐,在乐中学,一直是梅佛招努力追求的目标,她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教学境界。如今,她感觉自己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路上往前迈了一大步。
从教32年,“年轻人能做到的,我也行”
距离车头小学30公里的寻乌县文峰中小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潘招玉是文峰中小学的一名化学教师。今年是她做教师的第32个年头。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对教育的影响逐步加深。潘招玉正是一位“信息化教学从无到有”的见证者。“我1990年毕业成为了一名老师。那时连课件都没有,上学时也没有学怎么做课件。真正将信息化融入到教学中,是在2014年,开始用课件上课了。”潘招玉回忆道。
寻乌县文峰中小学初中化学教师 潘招玉
起初,她从网上下载已经做好的课件。但是她很快发现,下载的课件往往不符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因为教无定法,课件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来做。之后,潘招玉会把从网上下载的课件做编辑修改,丰富充实后再使用。
“像我这个年龄,要自己做精美的课件,真的觉得捉襟见肘。相比年轻教师,互联网、信息化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事物,学起来、上手都比较慢。”潘招玉坦言。但她一直在坚持学习,遇到自己不会做的动画效果,就向年轻同事请教。
2021年下半年,寻乌县教育科技体育局与洋葱学园合作开展“洋葱学园信息化智能教学平台应用项目”。文峰中小学将洋葱学园引入到学校的常态化教学。“有了洋葱,帮我解决了许多困惑和信息化教学上的难题。”潘招玉说道。
初三年级的化学课多数安排在下午。之前,学生上化学课易困、易睡,特别是讲授抽象知识点时,下午的课几乎是无效的。应用洋葱后,潘招玉发现课堂被激活了。
例如在新授《质量守恒定律》时,她用微课视频导入新课,学生立马被摇摇摆摆的天平、变魔术似的气球(红磷燃烧,锥形瓶口的气球涨大、变瘪)、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铁丝与硫酸铜的反应,铁丝由银白色变为红色,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所吸引,全神贯注盯着黑板。
“这些微课视频,对抽象原理的讲解深入浅出、层层剖析、化难为易,通过高清实拍展示化学实验,极大地帮助我提升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得轻松。”
为了研究如何能将洋葱学园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潘招玉积极参加洋葱助教行动团队组织的培训和交流,经常提出自己的疑问寻求指导,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课前-课中-课后”多场景融入模式。
身边人问过潘招玉,临近退休依然努力探索信息化教学的热情和动力从何而来?她略带腼腆地说:“学生越来越喜欢动态的画面,年轻老师也越来越多,如果我还用老套的方法去教的话,学生就会不喜欢上我的课,甚至不喜欢这门学科。为了让学生喜欢,为了融入时代,我也要学习和尝试。”
作为老师,最开心的是看到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乡村学校任教十多年,梅佛招发现学生家长大多更看重学习成绩。她能理解家长的想法,但她更关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我认为,不是说学会了知识就可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学习,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在之后的学习甚至是整个人生过程中,才能学得更好。”
潘招玉有相同的观点,认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当能力提升了,成绩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并且,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潘招玉发现想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单纯靠老师自己的力量,很难。信息化的融入,能够助老师一臂之力。
上学期,潘招玉班上有一名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理解能力不强。他很想学好化学,所以对于新知识的讲解、专题训练的题型没有思路时,他就会主动找到潘招玉说:“老师,晚上我用你的账号登录洋葱学园,到时候你把验证码告诉我,我就可以跟着洋葱视频学习了。”
特别是到了复习冲刺阶段,课中老师讲得内容较多,只靠课上的时间他消化不了。那段时间,他在家里利用洋葱学习的次数更频繁了。在随后的质量检测中,潘招玉发现他的化学成绩有了进步。
结语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能力稳步提高,是寻乌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引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和智能助教应用的初衷和目标。
截至目前,寻乌县464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态化应用洋葱学园辅助教学,覆盖44所中小学。寻乌县教育科技体育局联合洋葱助教行动团队多次举办信息化教学成果与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获得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好评。
梅佛招是其中一场活动的分享教师。她十分珍惜和重视这次分享,光是讲稿就改了3、4遍。她说对于自己而言,这样的机会太宝贵了,能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同仁聚在一起,聊聊自己的教学故事,谈谈教育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潘招玉亦在提升自我的道路上继续向前走着。她希望自己退休时回顾教学生涯,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家人也经常鼓励她:“活到老学到老,人家七、八十岁都在学习,您还年轻呢!”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