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质量发展引领行业进步,中建三局的国企担当
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潘思名2021-10-02 21:47

从三线建设到出征特区,再到业务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27个国家和地区;营收从1978年的0.538亿元攀升至2020年的3000亿元,42年裂变5500倍;“十三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9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企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与路径”调研组听取中建三局相关负责人专题汇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胡乐明指出,中建三局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打造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和典范,在引领行业发展进步中诠释了“大国重器”的责任与作为,为探索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和路径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借鉴。

自成立以来,中建三局始终坚持“央企姓党”,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筑就精工品质、打造一流品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坚决扛起中国建筑业全方位优秀排头兵的使命与担当,充分彰显了国有企业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

截图20211002205446.png

中建三局建设的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

响应国家倡议服务国家战略

9月15日晚,第十四届全运会在西安隆重开幕。中建三局匠心承建(参建)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安康体育馆等13项重点工程,为比赛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这是中建三局始终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勇当主力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

三线建设时期,建成153个重点项目,为国防建设、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当时很大一部分员工由解放军转业而来,由此奠定了“为国家担当、为人民奉献、为民族争光”的红色基因。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率先出征深圳,在时为华夏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建设中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书写了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进入21世纪,承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央视新台址、香港环球贸易广场“三大顶尖工程”,以及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第一高楼,不断刷新中国城市天际线。

2017年,筑梦“千年大计”,112天优质高效建成“雄安第一标”——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创造了“雄安质量”,勾勒出“未来城市”的壮美图景。

虽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中建三局矢志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精准对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求,成为各地政府“最佳城建合伙人”。

在西南,成都两条地铁全线——6号线三期、27号线一期载梦飞驰,两座国际机场——天府机场和双流机场“比翼齐飞”,重庆第一高楼——来福士广场“朝天扬帆”……助力成渝大发展。

在华中,全国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武汉大东湖深隧,全国最长城中湖绿道——武汉东湖绿道,中建系统首座主跨千米级长江特大桥——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等如期投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在华南,全球最大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亚洲最大综合体——中国华润大厦 ,深圳建市以来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公共建筑——宝安机场T3航站楼等城市地标,闪耀大湾区。

在华东,世界最高平顶式大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第二届青奥会重点项目——南京青奥中心,2022年亚运会重点项目——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等重大工程,拓展长三角居民幸福空间。

在华北,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中国最大公建单体建筑——央视新台址,“雄安第一标”——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等重大公建项目,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东北,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铁——哈大高铁,东北亚第一高楼——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东北地区的“三座门户”机场之一的哈尔滨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等民生工程,为新时代东北振兴贡献力量。

在西北,全国最大的机场PPP项目——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项目,全国最大城市林带——西安幸福林带,西北最大剧院——新疆大剧院等重点项目,奏响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奋进乐章。

在海外,中建三局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建中巴经济走廊最大基建项目——巴基斯坦PKM项目,全球最大光热电厂——迪拜光热发电项目,非洲第一高楼——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等120余项工程。其中,巴基斯坦JF-17飞机制造厂等5个工程获境外鲁班奖,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代表。

“始终听党召唤、为党分忧、为民造福,是央企最重要的职责。”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表示,企业将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担当作为,致力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世界一流投资建设集团,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拓展人民群众幸福空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截图20211002205422.png

中建三局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空中造楼机”

坚持创新驱动点燃科技引擎

9月16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隆重开幕。会上,中建三局火神山项目机电施工班组荣膺“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2020年初,中建三局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设计“鱼骨”状布局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利用5G及云平台技术实现智慧医疗……最终,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中建三局不仅在大战大考中彰显“顶梁柱、顶得住”的央企形象,在助力建筑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上,他们也在不断锻造“大国重器”。

以该企业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空中造楼机”为例,可在百米高空实现工厂化、多作业面、流水式施工,能抵抗14级飓风,助力20座逾300米的摩天大楼(其中400米以上11座)冲破云霄,奠定中国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基于“空中造楼机”技术积累,该局自主研发了“桥梁造塔机”“住宅造楼机”。此外,还研发并应用了循环电梯、全国首台超深超长双S曲线泥水平衡岩石顶管机、高海拔人居环境研究试验舱等硬核装备,擦亮“中国智造”靓丽名片。

据统计,该局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十三五”期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增长率均超30%,授权国家专利1364项,其中发明专利275项,被誉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型”。

此外,中建三局还聚焦碳中和、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水青山“四条主线”,筹建“中建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建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组建智能装备公司、科创公司和智慧事业部三大创新业务平台,致力成为科技创新的行业典范。

其中,由该局投资建设运营的全国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武汉大东湖深隧,截至9月21日已处理污水1.8亿吨,可填满8.5万个标准泳池。为给行业输出深隧建造“三局方案”,该局牵头成立全国首个“城市深隧工程技术中心”,编制全国首个《城市排水深隧工程技术标准》。

该企业还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在全国布局年产能70万平方米的11个构件厂,实施项目逾750万平方米,位居行业前列,引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2019年作为《中国建造2035战略研究》总课题主要参编单位,开展绿色建造、智能建造、新型工业化建造与装备工程等研究。

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琦表示,“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将继续致力在国家高水平自立自强发展目标中打头阵、当先锋。”

截图20211002205505.png

中建三局召开改革兴业动员大会

探索改革赋能专注价值创造

7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和标杆模式名单》,中建三局入选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企业。

回首过往,中建三局始终勇立时代潮头

1983年在深圳国贸大厦建设中彻底打破大锅饭制度、实行计件工资,1987年率先推广“鲁布革”经验,1992年在全国推广“珠海经验”,2012年率先开展“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实践,2013年率先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总承包管理实践,2018年在业内首次建立精益建造体系……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中建三局旗帜鲜明提出“高质量万亿三局”的发展目标,开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实践活动,举办奋进“十四五”党建论坛、改革兴业动员大会,确立了“受人尊敬的一流企业”发展愿景。

坚持改革兴业,中建三局致力于成为建筑央企的先行者。为此,2013年,中建三局在中建集团内率先推行并全面建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配置“一肩挑”书记1255名,7家“应建”子企业全部完成外部董事派驻。针对建筑项目点多面广的特点,中建三局全面建设“堡垒”“头雁”“先锋”基层党建工程,推动党建和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相互融合。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中建三局还确定了6项学习内容和12项工作措施,细化66项工作任务,实行挂图作战。中层以上领导带头,全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中建三局还搭建全新基建、地产、海外业务平台,压实专业发展责任,打造区域综合营销平台、设立外区第二总部,强化前端炮火支撑。目前,全局22个二级单位、112个三级单位形成了以号码公司为主力、区域公司作补充、各专业平台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格局。

为了激励员工的才能,打破平均主义,中建三局实施业绩导向的差异化薪酬策略,打造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新机制,强化考核结果的刚性兑现,更好地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

“经过一系列的措施下,中建三局已经走在行业前列,是不折不扣的改革发展急先锋。”中建三局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吴君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