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大白”的抗疫故事
人民日报客户端天津频道2022-01-21 17:14

“您和我爸这几天怎么样,还好吧。爸,您的药都吃完了吗?我抓紧把您的药开出来,等我忙完这段时间再陪您去复查。”李洪灵11天没有见到父母,老父亲的药也断档五六天了,一见面,李洪灵就询问起他的身体情况。老两口儿惦记女儿李洪灵,李洪灵更放心不下父母。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李洪灵全家的生活节奏,她希望用这段时间的付出,能够换来今后长久时间的平安。李洪灵这个11口人的大家庭,每年春节都会拍一张全家福,她相信,今年拍的全家福照片会更有意义。

164b854236b1638d4da17a4c1bb20a9.jpg

连续工作了一周的李洪灵,今天有了难得的调整时间,她第一时间来到父母家。老父亲今年75岁,是一名退休公安干部,因甲状腺结节和颈动脉有斑块,每个月她都要带着爸爸到医院复查病情,并调整用药。老母亲知道她今天要回家,一大早,就在厨房忙活起来,家熬平鱼、糖醋藕片、凉拌黄瓜仙贝,这三道菜都是李洪灵最爱吃的。李洪灵母亲说:“知道她参加东丽区抗击疫情工作,想她,也忍着不给她打电话,怕她走神儿,影响工作。家里有事儿,我们老两口身体不舒服,也都自己克服,让她没有顾虑投入工作。”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已经眼含泪水,如果没有眼角的皱纹撑着,泪水很快就会滚落到脸颊上。

2021年6月28日,李洪灵作为东丽医院护理人员,接受任务对口支援甘肃省皋兰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援工作。根据工作安排,元旦后返回天津休整。2022年1月8日和父母见了一面后,回到家里照顾放假的儿子和天天加班的丈夫,每天都把家里收拾收拾,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1月12日,得知全市要进行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职业感告诉她,现在的形势很严峻。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她第一时间给医院院长打电话,“我要‘请战’,参加全区的核酸检测。”当天,李洪灵就接到了任务,要求上午11点前到达新立街道采样点,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她和30名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连续工作14个小时,凌晨1点多才收工,采样2万多份,顺利完成全区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指定点位工作任务。按照正常工作安排,采样人员每4个小时要轮班替换。因为人员紧张,再加上尽量减少群众的等待时间,她们克服自身困难,有的医护人员需要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连厕所都不能去,饭都顾不上吃一口。“外面很冷,加快采样速度,我们医护人员就要减少替换频率,尽量不要上厕所。一旦休息吃饭,防护服就浪费了,通道上采样的工作人员如果减少,速度也会慢下来。所以,我们有的医护人员站一天都不会去厕所。”李洪灵说,同事们手被冻紫了,手腕被绑带勒出了深深的血痕,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自12日参加核酸检测工作以来,李洪灵每次都会带领30至40人不等的队伍到指定地点进行采样。有3位同事,都在哺乳期,都是主动请战。因为自身实际情况,他们最长4个小时就要脱掉防护服,用吸奶器把奶吸出来。李洪灵说:“我的同事们真的让我感动,三位哺乳期女同事的孩子都太小。不管什么时间打电话,她们都是随叫随到,从没有怨言。她们这个特殊情况,如果不及时用吸奶器吸奶,就会回奶,那样就会很麻烦,影响哺乳和身体健康。所以,大家都是在主动克服自身困难。”

在这几次连续的核酸采样中,李洪灵最担心的就是“非战斗性”减员。在一次核酸检测中,时间已经到了晚上6点半,天冷地滑,21岁的李冰,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正要准备和同事交接工作,下台阶时差点儿摔在地上。“她穿着防护服,一直连到脚,脚底没有摩擦力,晚上地上结霜了,很滑。如果不是我及时扶住她,肯定会摔在地上。她手里举着东西,摔到地上肯定会摔得很重。”李洪灵说,带着大家一起工作,最怕的就是同事们受伤或者感染。“我不希望,好好把大家带出来了,有任何一个人出问题。我把大家安安全全带出去的,也要把大家安安全全带回来。我的工作压力大,责任压力更大。”

18日上午,完成华明街道指定点位核酸检测任务后,接到临时任务,支援东丽经开区核酸检测。李洪灵二话没说,带着团队全体人员,一刻也不耽误,赶到指定地点。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在支援点位见到了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丈夫。这时,距离上次和丈夫见面已经过去了六七天。夫妻俩见面后,相视一笑,李洪灵说了一句“照顾好自己”,就开始了工作。李洪灵说,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儿子在家已经能照顾别人了。“如果我们在家,他吃喝不愁,我和他爸交替伺候着。这回我们两个人都没时间,他也能自己做饭吃了,他爸爸换下来的衣服没时间洗,他就主动给洗,衣服洗完了皱皱巴巴的就直接堆在那。主要是孩子没洗过衣服,不知道用衣架凉起来”。疫情来了,孩子长大了,李洪灵赶到很欣慰。

为了阻击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全区广大医务工作者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始终奋战坚守在抗疫一线。他们坚信,“病毒”一定会被赶走,胜利即将到来,明天会更好。(东丽融媒 杨同文)

责任编辑:李家鼎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