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皆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探索校园环境“不言之教”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2022-03-14 00:04

今年植树节,华东师范大学校园新添25棵垂丝海棠、150棵柳树,每一棵都有一张特别“身份证”——一块小小的铭牌,记录了该种植物的科普信息,更蕴含“不言之教”大文章。

一张可以“随身携带”的生态地图

作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两校区共有200多种植物。植物铭牌随处可见。扫描上面二维码,进入学校自主开发的“芳秾”小程序(取自《木兰花慢·杜鹃声渐老》中的“且持杯秉烛,天香院落,同赏芳秾”),可查看植物相关信息。

校内有哪些植物?如何分布?小程序“遇见”版块的生态地图来揭秘。这是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田怀珍副教授带领植物分类学研究生和爱好植物本科生的调研成果,他们对校园所有栽培植物进行调查、识别和定位,形成一张生动鲜活的校园常见植物地图。

小程序还开发了“生态月历”功能,将校园植物按照最佳观赏时间划分,何时在校园何地可观赏什么样的植物,生态地图上一目了然。

芳秾小程序页面_proc.jpg

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环境

“我是学生态学的,对植物有一定了解,但小程序里不仅有生物学信息,还有人文信息,介绍植物的历史、文化,引用相关古诗词,平时在课本里学不到。”光华书院生态学专业2019级的林彤表示。

“芳秾”小程序能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田怀珍副教授说:“铭牌除了给人以科学信息,同时让安静的植物有机会对观察它的人叙说自身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希望同学们多观察身边植物,发现自然的美,体会生命的力量。”

一草一木也承载着一代代师大人的回忆。小程序“校友林”界面,成了一代代师大人的交流平台,学校文脉相继的标志物。

2020级历史专业的张涵艺表示,“我们仿佛能和知名校友隔着时空对话,他们的故事会给我很多力量。”

一场实现 “不言之教”的教育实践

据华东师大后勤保障部介绍,“芳秾”还将继续补充“周边动物”版块,将校园常见鸟类和昆虫内容纳入生态地图。“市民科学”版块将陆续推出公众科学、校园景观赏析、校园物候等推文,持续完善科普教育功能。还会通过相关版块,发布植树节种树、毕业花海种植、毕业季劳动体验、趣味运动打卡等活动,吸引更多同学关注和参与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生态小程序的开发和建设作为华东师大“生态+”行动之一,在提升校园环境的同时,将在打造人才培养“第三课堂”,倡导“一草一木皆教育”。据悉,学校还将以构建“育人化”的校园环境为契机,形成“体系化”的生态文明教育方案,实现校园生态的“不言之教”。

责任编辑:姜泓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