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建县始于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置平阳县,至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以年号为名,改称“兴国”,辖25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城市社区管委会、303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人口85万。兴国是著名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和苏区模范县,是人民军工的发祥地、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重要发源地、群众路线重要形成地。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5万多人,有姓名可考烈士达23179名,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官兵就有12038人,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将士倒下。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了萧华、陈奇涵等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毛泽东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留下了《长冈乡调查》《兴国调查》等光辉著作,称赞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工作”,亲笔题写了“模范兴国”奖匾褒扬兴国。
兴国县历代人文荟萃,唐代书法家、“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等众多历史名人均诞生于此。文天祥在兴国开府抗元,程氏父子(程珦、程颢、程颐)在兴国教化讲学,海瑞在兴国革除弊政,留下了千古佳话。兴国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从今天起,我们开设《你所不知道的兴国》专栏。本专栏由中共兴国县委宣传部和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共同主办。有关内容已由兴国县委党史办等单位审核。
今天请看第一篇:毛泽东在兴国举办中央苏区第一个干部培训班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兴国潋江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色古香,飞檐翘角,油漆粉画。1929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首次来到兴国,亲自在这里举办了一期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这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创办的第一个干部培训班。
为了办好训练班,培训土地革命干部,推动土地革命斗争,毛泽东亲自编写教材,设计课程,安排教学,还邀请了三纵党代表蔡协民、四军前委委员宋任穷、熊寿祺协助教学。陈奇涵和萧华等48名党团活动分子参加了这期培训学习。
训练班办了一个星期,虽然时间短暂,但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毛泽东以身作则,不辞劳苦,亲自讲课,诲人不倦。他向学员专门讲授了“农民问题与土地革命”。教唱了《葡萄仙子》曲牌的《工农兵革命歌》,还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六大决议。尤其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毛泽东苦口婆心、谆谆教诫学员们永远践行:“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毛泽东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有趣比喻,教导大家要密切联系群众。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争取群众,团结群众,我们才能战胜敌人,克服困难,争取胜利。通过培训,48名干部分赴全县迅速传达学习内容,全县的党员、干部牢牢遵循毛主席这一教诲,重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永远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里,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用心血、汗水和智慧,把兴国铸就成为中央苏区的模范县,长冈乡成为中央苏区的模范乡,得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及毛泽东主席的多次大会表彰和热烈赞扬。
1981年6月,开国上将萧华在人民日报发表《潋江两岸的春雷》一文,记忆犹新地回忆道:毛主席当年在兴国县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上教导我们说: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这话是共产党人的金科玉律,醒世箴言,至今回想起来,言犹在耳,记忆如昨,终生难忘,终身受益。陈奇涵上将也感同身受地说:“毛泽东当年在兴国劝勉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般勤快和虔诚,去爱护和关心人民群众,这是共产党人的灵魂。一切以民为本,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脱离人民。”
在潋江书院,毛泽东还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修改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rmrbj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