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十二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阅读推广及应用经验主题论坛”2月28日在北京图书大厦举办。从事数字阅读研究的知名学者、出版机构、数字阅读平台结合各自的经验或产品,分享了他们的数字阅读推广及应用经验。这是继2月24日和2月27日的“书香企业建设主题论坛”“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两场主题论坛之后的第三场“阅读+”对话论坛。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出版业,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如今,越来越多读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阅读电子书。据统计,2021年我国人均阅读3.30本电子书。读者的阅读需求,也推动着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阅读方式随着媒介的迭代正在不断更新,从纸质阅读到数字阅读,越来越便捷的阅读方式为满足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了更多保障,而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传统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同时引起了人们对人文精神传承与演变的思考,以及对数字阅读未来新趋势的想象。
对此,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立围绕“阅读与产业,阅读与人文,阅读与未来”话题指出,智能科技的迅速发展正不断实现现代化阅读转型,诸多全新的阅读方式悄然而生,也为全民阅读注入新的能量、新的方式、新的形式。第一,介质的变化,承载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与消费方式的变化。第二,人文就跟阅读息息相关,通过读书培育了科技、人文的精神,但今天获取内容的方式就不一样了。第三,在人工智能阶段,内容的生产、内容的阅读一定会是多元化的趋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旗下的《三联生活周刊》,是全国闻名的文化性和新闻性并重的综合刊物。“2017年营收1.1亿元,受互联网冲击,营收与利润开始下滑;2022年加强数字化转型和探索,营收2.4亿元……”主管《三联生活周刊》的出版社副总编辑何奎“生产知识,全媒传播”的发言,清晰描绘了周刊的转型路——内容产品化、多元化开发和全媒传播。
何奎指出,在数字化时代,知识(期刊)生产的不再是简单的新闻信息,生产的是知识。知识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一是时代性,一定要关注这个时代的话题。二是公共性,这是它原来本身具有的属性。三是人文性,人文性和三联的历史积淀有关,从书店的角度来讲,图书出版一直有一个理念,人文、精神、思想、智慧,三联生活周刊也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另外,三个是“原创”——生产的是原创的知识、系统的知识和体现潮流的知识。
以科技创新赋能,加快书香企业建设,持续推进全民阅读走实走深,拓宽阅读边界,丰富阅读场景,探索阅读推广表达更多可能。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阅读事业部销售总监王培让围绕“让阅读成为企业飞跃的推动力”,分享了自身企业在员工阅读推广工作方面的各项举措。他提到“用阅读促进学习,为企业创造有利的组织保障。作为人力资源、工会、党建的重要抓手,有利员工素质提升和成长,培养和发现人才,打造优秀的团队,提升组织能力和效率。”开通“管理者读书会”“职场能力课”“企业图书馆”等员工6大权益,赋能员工个人成长,用数百项专利技术,保障员工的阅读体验。
科技创新在数字阅读推广领域还需更深努力,适应移动化、智能化的阅读趋势,用多种方式呈现阅读价值,这些都离不开反复的创新实践。京东图书文教业务部电子书业务总经理司轩宇围绕“用科技创新助力全民阅读”分享数字阅读推广的新思路。
据司轩宇介绍,利用电子书产品的线上利于传播的特点,以及电子书受众的人群分布特征,通过纸电联合首发的方案,能够更大范围地触达潜在读者,打破信息壁垒,提升全民阅读的积极性。数字阅读的科技创新实践,突出4个方面的特色:第一,通过AI、大数据等手段改变阅读方式,满足更多用户需要获取知识的需求;第二,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软硬件结合的解决方案,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第三,通过创新的营销活动并与学校商家合作,用兴趣爱好引发人们的阅读行动;第四,通过联动纸书与媒体资源,扩大书籍的影响力,使得更多人重新开始阅读。
每一次互联网阅读平台的创新都将使企业的阅读推广更具有优越性,更富影响力。帆书(原樊登读书)课程运营总监、电子书有声书负责人付丛溪围绕“互联网阅读平台与众不同的玩法”分享互联网阅读平台的多种创新之举。付丛溪在论坛上分享了与吉列剃须刀、深圳航空等品牌的合作,利用新媒体矩阵,以内容授权、产品共创、线下活动、公益携手等合作方式,让品牌破势增长,实现了阅读推广方式多样化,其旗下公益品牌“沐光公益”经过调研与研发,优化了无障碍版本APP,用科技打破阅读的壁垒,帮助视障人群阅读好书。
活动以“书香满京城 礼赞新时代”为主题,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指导,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办。北京阅读季新媒体账号、北京日报京直播、央视网阅读频道等10多个平台现场同步直播。
据主办方介绍,过去的2022年,书香京城建设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坚持首善标准,坚持守正创新,开创全民阅读工作新局面。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在全市组织开展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等系列活动,重点推出“最美读书声”“阅读中轴”等主题活动,全年联动全市近800家实体书店和特色阅读空间,覆盖线上近30家数字阅读平台,举办各类阅读活动3万余场,影响和覆盖人群达2000万余人次,营造奋进新征程的良好氛围。着力加强精品创作力度,打造“全国新书首发平台”,推出《远去的白马》《平安批》《西海固笔记》等一批精品力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展现出北京出版的雄厚实力。
大力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全市拥有实体书店超过2100家,万人拥有书店超过0.94个,“一区一书城”成为各区标配。通过书香京城系列评选活动,培育挖掘文化名家、社会名人等“金牌阅读推广人”,发挥“书香家庭”“书香社区”等典型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以评促建,全面提升阅读感召力和群众参与度。创新通过VR展、云录制推动书香网络建设,全年累计参与量达138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