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六年,辽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呈现下降趋势
人民日报客户端辽宁频道辛阳2022-11-30 09:10

记者从辽宁省卫健委获悉,2016年到2021年间,辽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连续六年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至今,辽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也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

辽宁历来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始终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原则,多措并举,综合防治,持续不断完善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防艾人士职能和优势作用,全面加强重点人群干预,提升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治疗覆盖率,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向全社会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认知水平,引导正确求医行为,倡导健康行为方式等多项综合防治工作。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防治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艾滋病联防联控机制高效运行

辽宁充分发挥各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组织作用,在多部门联防联控框架内,研究部署、沟通协调艾滋病防治关键目标、重要举措和重点任务,出台并推进落实艾滋病防治和加强感染者关怀的系列文件,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机制有效运行,各方责任得到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防治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辽宁重点加强疾控机构、监测哨点和定点医疗机构艾滋病监测检测网络和定点医疗机构建设,积极开展艾滋病筛查、治疗和管理,加快推进各市开展艾滋病确证和病毒载量检测,形成了区域互联互通、协同干预的工作机制和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防治服务网络。一是提供便捷的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辽宁现有自愿咨询检测点214家,2022年已接待求询者5.8万余人次。二是强化实验室检测保障能力。全省市级疾控机构全部建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建立了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全省现有艾滋病检测确证中心实验室1家,确证兼筛查中心实验室14家,确证实验室4家,筛查实验室588家,CD4检测实验室19家,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14家,耐药检测实验室3家。2022年全省已完成艾滋病筛查429.3万余人次。三是优化完善艾滋病治疗体系。全省设立艾滋病治疗定点机构19家,覆盖全省14个市,已累计治疗感染者和病人近2.5万人。

高危人群综合干预全面强化

辽宁不断加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健康干预,持续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进一步加大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健全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和维持治疗衔接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查处卖淫嫖娼、非法采供血等违法犯罪活动,通过正确的行为干预,努力阻断艾滋病的传播渠道。

重点群体艾滋病防控工作持续推进

辽宁积极引导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落实开展艾滋病防治专题教育工作要求,在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每学年均开设预防艾滋病教育专题讲座,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各高校均依托校医院、门诊部或卫生室等医疗保健机构在校内设立自愿咨询检测点、快检点,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咨询方式和检测途径,并在校内设置自助检测材料和安全套免费发放或自动售卖设施,为减少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之间的传播,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在校园内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艾滋病患者医疗保障待遇显著提高

辽宁对艾滋病患者门诊和住院治疗、检验与用药提供全方位保障。自2023年1月份开始,全省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将每个季度分别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不低于2000元和1800元的门诊待遇,部分统筹地区年度支付额度将能达到1万元。患者门诊就诊没有个人起付线,支付比例方面职工不低于85%,居民不低于80%,部分统筹地区能达到90%以上。保障范围不仅包括艾滋病治疗所需的常规药品,还将艾滋病患者治疗必需的门诊检查化验费用纳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报销范围。

全民参与艾滋病防治氛围日渐浓郁

辽宁不断起强化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针对性,积极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把重要节点主题活动和经常性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把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和大众性科普宣传结合起来,积极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措施,努力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反对歧视的良好社会氛围。以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五进"拓展年活动为契机,以“进社区”为重点,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卫生健康、宣传、广播电视、红十字会、工会等部门结合地区和行业特点积极创新索,深度挖掘适合当前人民群众,公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载体,线上线下有机整合,多渠道、全方位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责任编辑:辛阳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