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门营业”“乱设摊”“占道堆物”“占道洗车”等市容违法行为,执法人员不用到场就能发现——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积极探索对浦东街面市容秩序常见违法行为的高效查处模式,创造性地开发了用智能数据采集车车载AI模式,进行图像识别和物联感知,并固定违法事实,依托沿街商户基础数据库采用电子化方式进行违法行为告知、调查取证、文书送达、罚款缴纳等流程闭环的非现场执法方式。
别小看这一变化,它将传统执法方式的执法流程大大缩短,从平均27天缩短至非现场执法案件平均耗时小于4天。同时,极大减少了城管队员与违法行为人的直接接触,有效降低执法冲突和暴力抗法发生概率,树立了浦东城管队伍专业化、现代化的良好形象。
这一模式明确“首违免罚”机制,并拓宽了线上线下陈述申辩渠道,充分体现了浦东城管的执法温度,形成良好的守法经营氛围,市民感受度和满意度提升。该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向各国家级新区推广借鉴的浦东25项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之一。
类似这样的创新,浦东已有十个场景。
过去五年间,浦东“一网统管”不断进步:2018年,浦东新区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信息技术,与物联网、视联网、数联网等感知平台对接,建设完善“神经元系统”,率先探索打造全覆盖、全天候的浦东“城市智慧大脑”。4月18日,浦东“城市大脑”1.0正式上线,经过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组织成体系、发现智能化、管理可闭环”的城市智能化治理新模式。
2019年,浦东新区坚持以应用牵引智能化推进,聚焦城市设施、城市运维、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城市执法等六大领域,开发完善一系列浦东“城市大脑”智能应用场景。这一年的10月,迭代升级形成“城市大脑”2.0版,并持续推动区平台和专业部门进一步拓展物联感知、促进信息共享、推动智能平台的实战实用。2020年,浦东新区坚持“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的标准,进一步聚焦体系完善和功能突破。2020年 7月,浦东新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城市大脑”3.0版本整体上线运行,形成总体智能化应用场景体系。2021年,浦东新区加快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聚焦统筹推进、有机衔接,助力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三大治理体系,着力打造现代城市治理的浦东示范样板。开发业务智能协同处置平台,完成132个协同事项上线。推进效能监管平台建设,强化实时监测。建设浦东新区城运业务智能协同平台,推动“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疑难问题有效解决。
至2022年,浦东新区着力构建高效能的“一网统管”数字治理平台,不断推进浦东“城市大脑”三级平台迭代,聚焦“四全”(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时赋能和全景响应)目标,完成浦东“城市大脑”4.0版部署上线,推进36个街镇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功能完善,1496个居村联勤联动微平台升级。
在“一网统管”城市大脑上线五周年之际,浦东启动包括街面秩序管理、道路管养、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共同监管、垃圾分类、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大型饭店综合监管、智慧气象、民情民意智慧感知、数字孪生城市在内的“十大标杆场景”揭榜挂帅行动,以完善并丰富十大场景功能。
浦东新区航头镇积极创新乡村治理方式,用“科技+积分”的方式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成为上海市乡村治理积分制示范基地、工作案例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航头镇突出问题导向,构建了特色积分体系,将全镇13个部门、67项涉及乡村治理的事项整理归类,梳理出15类与村民自治有关、操作有难点、推进有难度的事项。激发村民自治,搭建了智慧积分平台,通过镇城运分中心应用场景,实现了数据应用更便捷、高效,并简化积分申报审批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截至2022年底,全镇1万余户农村家庭中已有9247户纳入积分平台系统,覆盖13个村、261个村民小组,村民主动上线率超过92.67%。形成了“一人带动一家,一家带动一组,一组带动一村”的乡村治理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