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比确定,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人民网2023-06-05 11:26

哪一刻,让你觉得读书特别有用?这里有一个“飞天”过的答案,名叫桂海潮。

图转载自@中华全国学联

01

“我家就住在他读书的中学里,我家的厨房对着他高中住的那间小屋,每天黄昏吃饭的时候,都会听到他在大声朗读背诵,小时候贪玩,经常被老爸揪着去看他学习,透过那扇纱窗,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一个宇航员的曾经”。这条令许多人触动的留言,仿佛电影里穿越时空的一个按钮,按下去,循着与“神十六”航天员桂海潮,有过交集的那群人的话语,我们找到了那个“邻家男孩”刻苦读书的曾经——

施甸,傣语意为“美丽的坝子”,坐落在云南省西部边陲。从施甸县城出发,大概走过20公里的蜿蜒山路,就到了桂海潮的老家姚关镇,若不是新闻铺天盖地,街坊邻居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这条街有名的大学生”“那个黑瘦的男孩”。

图自@水墨施甸

尹成程是桂海潮的发小,聊起上学拿奖拿到手软的桂海潮,尹成程笑说,小时候,桂海潮也和他一起疯玩,也会在插卡学习机上玩游戏,不过“他戴眼镜是学习学的,我戴眼镜是打游戏打的”。“高二的时候,桂海潮还参加了高考模拟考,他竟然可以考到全校前几十名”,就在高二,还发生了一件决定桂海潮人生轨迹的“大新闻”,那一年,桂海潮从校园广播听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

“梦想”来敲门了!,桂海潮回应的方式是:两年后,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他也是那一年北航在云南省录取的理科最高分。二十年后,桂海潮与“梦想”的梦幻联动是站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走杨利伟走过的路,飞杨利伟飞过的天。

出征前,桂海潮说,“过去只能在报道中看到的各位英雄,成为了我们训练场上的师傅、运动场上的队友、生活中的朋友、任务中的战友”。如果你“追星”,那最高境界可能就是,有一天,你也活成了偶像的模样。

02

走出家门,走进教室,上小学的桂海潮总是坐第一排,到了初、高中才慢慢壮实起来。小学老师赵光富对他的印象是“非常喜欢提问”,有些问题让人意想不到,连老师也答不上来,乡村小学可以看的书特别少。他业余时间总喜欢抱着书,从为数不多的书籍中探索广袤的未知世界。

桂海潮(左二)

在高中化学老师杨洪洲那里,我们窥见一个“时间管理小能手”:“吃饭他总是错开高峰,平常洗漱的间隙也在学习,就连熄灯后还打着电筒在学”。桂海潮高中同学说,“记得他每天早上第一个从宿舍到教室看书,晚上总是最后一个从教室回到宿舍”。

03

走出小镇,走入繁华,人生考验才刚刚开始——要经得起诱惑,坐得住“冷板凳”,桂海潮守护“梦想”的方式是整整9年,一路从本科攻读完博士学位,继而赴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且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近20篇学术论文。2018年,31岁的桂海潮,便在母校担任起了博士生导师。

桂海潮(右一)本科毕业合影

王悦是桂海潮的同事也是同学兼室友,在他眼中,桂海潮喜欢不断挑战和提升自己,并且做事有股韧劲,“找准目标就一股劲儿扎进去”,遇到不懂的问题,“无论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

桂海潮准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入选预备航天员,封闭训练期间,桂海潮仍是尽己所能,挤出时间指导学生科研,亲自帮忙推导关键的理论公式。书法、长跑、骑自行车、游泳,这些都是桂海潮喜欢的,他带的博士生苏文杰说,“好几次我们找桂老师的时候,他都是在体育场跑步”。

当一个人读过的书,学到的知识化作冲天的烈焰,能送他前往心心念念的星辰大海,我们就不能不深信:“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所以,关于桂海潮的新闻,才会泛起这么多感同身受。

如今,像桂海潮仰望过“杨利伟”那般,“桂海潮”又成了许多孩子的心之所向。出云山,破苍穹,当你看到施甸小城的一名学生,眼里蓄着光说“我感到非常振奋,桂海潮学长让我们明白了,只要努力学习,是可以遨游太空的,我也要用我的汗水和付出,成就自己的梦想,决胜高考

拥有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桂海潮曾就读的姚关中心小学、姚关中学(现施甸三中)专门组织学生观看了“神十六”飞天时刻

再过几天,1291万条“锦鲤”就要通过高考,跃向自己的星辰大海了。少年们,笔不妨握得更稳点,书不妨一辈子带在身上,梦不妨做得再大点!

别不敢,毕竟,谁知道呢?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

(来源:央视新闻 ID:cctvnewscenter,综合云南网、保山新闻网、北京日报等)

责任编辑:杨文明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