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江豚的家
湖南电台张冠程锦楚雄2023-04-28 15:15

早上9点,长江华容段,江面的水雾仍未散尽。雾锁长江、清风徐来,湖南华容集成长江故道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鸟儿们正在郁郁青青的江边滩涂上觅食,四周一片静谧……

“上船,我们上船吧!”

长江江豚

穿上救生衣,记者跟随保护区巡护员刘正清乘坐巡护船,去探访“水中大熊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江豚。船行至战备闸水域,水面宽阔处,几头江豚正在捕食小鱼,不时将黑亮圆润的脊背拱出水面。

“看前面!前面水域有4头江豚出水了!”

眼前水清岸绿、江豚畅游的画面,令人心生感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豚曾是长江华容段水域的“原住民”。后来,非法捕捞、违规船只使得这里的水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江豚也随之销声匿迹。

湖南华容集成长江故道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 刘正清

2015年,湖南华容集成长江故道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头江豚从江西鄱阳湖、湖北石首天鹅洲“搬家”,回到了曾经的故道家园。这片江豚迁地保护水域与长江主航道基本隔离,经过8年的繁衍生息,华容集成的江豚增加到了35头。刘正清说:

“我们这里既无人员打扰,也无船只干扰。长江禁渔这段时间,我们这边的饵料很充足,江豚主要是吃2两到3两的小鱼,生活得比较舒适。”

岳阳君山华龙码头

中午时分,从华容集成江豚的家继续乘船南下,来到岳阳君山华龙码头“江豚湾”。

小朋友参观“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展陈馆

五年后的今天,非法砂石码头已被取缔,长江岸线全面复绿。曾经被砂石转运搅拌场占据的江滩和江面,早已恢复了“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模样。岸边不远处的“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展陈馆内,讲解员正在给小朋友们讲述江豚保护的故事。

讲解员:“同学们,这附近的华龙码头还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小朋友:“江豚湾。”

讲解员:“是的。它现在叫做江豚湾,它是我们的家,也是江豚的家……”

岳阳市君山区西城中心小学学生 姚景源

在“江豚湾”附近居住的小学生姚景源说:

“我常常去看江豚。有一次我做梦,我梦见我自己都是江豚了。”

长江岳阳段七弓岭水域

“江豚湾”的这片水域是江豚的家,也是江边居民的家,大家常来散步休闲、拍照“打卡”。从空中俯瞰,“江豚湾”岸边一人高的芦苇荡如同一片巨大的草场,长江岳阳段七弓岭水域,江豚时常露出迷人的微笑。每年5月到10月丰水期,这里的江豚格外活跃,甚至夜晚都会时常露出水面。常在这里值班巡逻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阁老监测点巡护员周辉军说:

“我一直在这里值守。晚上睡在这里,能够听到江豚出来换气的声音,像牛头插到水里面呼吸那种呼声。我就感觉像家人一样。”

长江江豚

午后,从“江豚湾”行船至岳阳三江口水域。这里是荆江、沅江、湘江交汇处,也是洞庭湖入长江之口,常年生活着10多头江豚。“母子豚”在一江碧水中欢快地腾跃,引得船上乘客惊叹连连。

乘客1:“看到吗?好近,看到吗?小江豚呢!看到没有?”

乘客2:“现在发现‘母子豚’的频率高。气压比较低一点,它换气的频率可能越来越高。”

三江口水域

三江口水域是江豚的家,也是岳阳城陵矶港的黄金水道,大型船舶川流不息。为了避免惊扰江豚,岳阳市洞庭湖江豚保护中心主任胡强多方奔走,最终为在这里栖息的江豚留出了安全通道。

“我们跟交通、海事部门积极地鼓与呼,江豚的主要栖息地和活动区限速、限航,不能长时间地作为锚地来停船。”

岳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渔政大队队长 任卫

长江“十年禁渔”今年进入第3个年头,打击非法捕捞、违规垂钓,不仅是为了保护鱼类资源,让江豚吃得饱,更是守护江豚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岳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渔政大队队长任卫从事渔政工作28年,每天在长江湖南段和洞庭湖水域巡查两次以上,排除一切可能伤害江豚的安全隐患。任卫拿起一枚查获的锚钩说:

“这种钩子挂在江豚身上以后,江豚可能表皮受伤、感染,造成死亡。因为江豚(身体表面)的脂肪占了60%到70%,伤口感染以后很难愈合。”

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会长 何大明

傍晚时分,沿三江口向洞庭湖腹地行船,抵达煤炭湾。这里水面宽阔、远离航道,是江豚栖息的天然场所。夕阳倒映在湖面,浮光跃金,清新的水风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会长何大明正带着儿子何东顺巡湖,这个时间点鲜少露面的江豚,突然大量跃出水面。

记者:“跳得好高!哇!三头!”

何大明:“它现在要休息了。今天它为什么这么活跃呢?也许是欢迎你们来看它、关心它嘛。”

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核心成员 何东顺

经过老鼠尾水域时,何大明突然停船靠岸,何东顺默契地从船上跳下来,到岸上去救鱼。

记者:东顺,你们现在是在干什么?

何东顺:这里有人锚了鱼,跑掉了。看到我们(的)船了。

记者:有一些只是受了轻伤的鱼,我们就把它放生是吧?

何东顺:这个鱼活的,没死,放掉。

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的工作船

赶走了违规垂钓者,放生了鱼儿,何大明跟记者说起了20年前的一桩往事。2003年夏天,何大明在洞庭湖六门闸水域捕鱼时,偶然救助了一对被渔网困住的江豚母子,从此与江豚保护结缘。

“救的过程中,江豚妈妈老是围着我顶,以为我是欺负了它的孩子。小江豚脱离了丝网,围着我不走,没办法,我只能一家人守护这对江豚母子。守了4个月,后来我通知了渔政,放归它生活的区域。”

与江豚母子朝夕相处的4个月里,何大明6岁的儿子何东顺跟小江豚成了睡在上下铺的兄弟。人与江豚和谐共生的画面,让何东顺至今难忘。

“你睡在船舱里,窗外星星很多,有月亮、有湖光,江豚在船的底下,相当于睡在上下铺的兄弟一样,非常的神奇。有点类似于电影《大鱼海棠》的画面。”

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

那时候,何大明、何东顺父子心中就种下了一颗保护江豚的“种子”。2015年,退捕上岸后的何大明成立了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2017年,儿子何东顺大学毕业后,也加入协会,投身到了江豚保护工作中。

长江“十年禁渔”后,曾经的“捕鱼人”变成了“护鱼人”;江河湖泊生态修复后,长江、洞庭、湘江,越来越多的水域都有了江豚的家。何东顺说,未来,他将继续“守护好一江碧水”,守护好人与江豚共同的家园。

“我们在长江共存,在同一片湖面生活。希望未来江豚种群到了一定的数量以后,能有一个不被人类干扰的栖息场所。人类和江豚互不打扰,江豚能够自由自在地生存。”

责任编辑:孙超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