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春光明媚,生机勃勃,行走在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的乡镇村屯,一台台耕种机隆隆前行,一条条犁翻新土整齐划一,一个个忙碌身影来回穿梭,勾画出一幅“人勤春来早,百姓春播忙”的美丽画卷。
家住突泉县突泉镇平原村村民赵亮一点儿也不操心家里的300多亩地。年初,他以全程托管的形式,将土地托管给突泉县艳梁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从种到收,无需操心,只需等到丰收时节,坐收粮食。同时他还在合作社务工,又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
合作社正在与村民签订土地托管协议 突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种了350亩地,从耕、种、防、收等全部托管给合作社,100亩甜菜,100亩谷子,还有100亩玉米,种子化肥全程合作社代购,不用我们操心啦,其余时间在合作社务工还能挣一份钱。”赵亮开心地说。
为破解“耕地闲置、成本过高、效益不高、产销不畅”难题,平原村按照“农户土地入股、集体统一经营”的原则,探索运行“土地经营权入股+全流程托管”模式,把小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交给专业合作社,并提供耕、种、收、管、售“一条龙”服务。2022年,合作社托管面积达到2.3万亩。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了农村和农民急需解决的堵点问题。突泉县积极探索引入农业生产托管新模式,380家代耕代种代收托管服务组织托管土地55万亩,从以前的“一家一户”到合作社“抱团发展”,新的种植模式让合作社和农户实现了双赢。
突泉县艳梁合作社正在进行甜菜育苗 突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突泉县太平乡五星村村民宫小朋原来在外打工,10年前回到家乡成立突泉县金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经拥有40多台农业机械,托管了37000亩农田,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等一条龙社会化服务。
“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多增收250元。耕、种、防、收四个环节,所有机具我们都有,比如大蒜我们还进行深加工,经过分选包装后进入市场,让农户收入更高,产品销量更好。”突泉县金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经理宫小朋介绍说。
突泉县艳梁合作社正在进行甜菜育苗 突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突泉县太平乡,像宫小朋这样的合作社共有15家,代耕代种代收面积达14万亩,有效提高了全乡机械化服务水平。
从种植到收获,从技术服务到物资供应,全程提供“保姆式”托管服务,这样忙了“田保姆”,闲了“种田户”。
这几天,永安镇永长村李老伍合作社院内,30多辆免耕播种机一字排开。为了不耽误春耕生产,李老伍正和27名免耕手检修车辆。2022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永长村免耕播种面积达19652亩,覆盖全村耕地85%,还辐射周边村屯11000亩。土地托管后,合作社按优惠价批发农资,机械化耕作,每亩地成本大约能降低15%,产量约增加10%。这一降一增之间,村民与合作社都有利可图,实现了“双赢”。
“免耕免种农户在支出上每亩地能节省40元,我们全村土地是3万多亩,每亩地增产150斤到200斤左右粮食,增加收入在300元左右。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秸秆不用焚烧,直接免耕播种。”突泉县永安镇永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明军说。
代耕代种代收社会化服务模式切切实实帮助农民解决了种地难问题,达到了“你的地,我来种,减成本,增效益”。2023年,突泉县粮食生产托管服务面积预计可达55万亩,覆盖脱贫户和监测户6.8万亩,托管服务组织数量达380家。这种“我种地,你收粮”的代耕代种代收社会化服务模式,成了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