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随着三林舞龙的激昂鼓声,位于浦东新区群艺馆内的浦东新区非遗体验馆揭幕开馆。
历经两年多的构思、设计与筹建,这座实物与微缩模型相结合,运用多种现代化展陈方式布展的非遗博物馆,让83项浦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新家”。馆内既有微缩模型复现昔日浦东景象,也有大量真实的非遗实物展陈,以及非遗展示展演项目。
非遗馆内汉服表演
揭幕活动现场,有关单位为第八批浦东新区区级非遗传承人颁证,为浦东新区“非遗在社区(商圈)”“非遗在学校”示范点颁牌,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绒绣传承基地授牌,并宣布非遗产品设计大赛启动。该大赛将通过网上平台直播,实现线上和线下联动。
同时启动的“今潮非遗 精致生活”2023年浦东新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将为广大市民献上非遗文化集市、“绣外慧中——上海绒绣环球旅行记”上海绒绣艺术大展、“大艺非凡 理想之城”云南大理非遗展等一系列精彩活动。
围棋体验
据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介绍,随着非遗、汉服等传统文化受到年轻人群喜爱,今年的浦东新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注重与年轻人互动,希望更多市民特别是年轻人走近非遗、感受非遗并爱上非遗,让非遗在与年轻人的碰撞中焕发新的生机。在6月10日至11日的非遗文化集市上,浦东群艺馆将满载运营,数十项非遗项目以及网红文创产品等“组团”亮相,集中开展非遗项目的展示、展演、体验等活动,展现近年来浦东非遗保护工作新成果新面貌。
古琴展示
据介绍,2006年,浦东锣鼓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浦东非遗的“001”号,10多年来,浦东新区的非遗保护工作积微成著,走向系统化保护。浦东现有8项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名录,35项列入上海市级名录,40项列入浦东新区级名录,全区共有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3名,市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8个,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社区传承工作室15个,区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13个,区级非遗保护传习所9个。
近年来,浦东新区广泛开展“非遗在社区” “非遗在学校”传承传播工作,实现36个街镇全覆盖,并不断延伸传承传播空间,走进商圈、楼宇、军营,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经过10多年的实践,浦东非遗保护工作已经建立起较具规模的名录体系和基层传承体系,实现了项目和传承人管理制度化,并通过机制创新探索跨界赋能,不断规范深化非遗保护体系管理机制。
(图片由谢卫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