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 长三角示范区建设用地实现减量提质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巨云鹏2024-02-20 22:28

2月20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沪苏浙两省一市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召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研讨会,正式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体检评估报告(2023年度)》。

报告认为,示范区揭牌成立以来,两省一市严格落实示范区总规要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持续优化,区域一体化空间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基本构建成型,有力支撑了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跨区域空间协同治理机制方面,在示范区总规指导下,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交通、生态、水利、产业、文旅等8个重点专项规划,水乡客厅等重点区域详细规划先后编制完成并批准实施。

在自然资源本底保护方面,示范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2022年现状耕地规模与2020年相比净增2.66万亩。城镇开发边界约束作用明显,示范区将空间优化和减量提质理念贯穿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加强空间用途管制和形态管控,截至2022年底,实现建设用地总规模净减量12.55平方公里。

在保障重大项目落地方面,示范区成立四年来共推进145个重点项目。全面推进“一河三湖”等重点生态工程,太浦河共保联治先行工程、淀山湖堤防达标及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扎实推进,元荡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工程基本实现全线贯通,跨域一体的生态格局进一步锚固。

在绿色创新发展方面,示范区建立双碳工作体系,加快推进水乡客厅近零碳社区、方厅水院超低能耗等项目建设,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提升至3.81%,单位建设用地地区生产总值提升了19.6%。

在推动空间功能优化配置方面,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分院、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曲水善湾美丽乡村、沉香共同富裕聚落等公共服务项目已投入使用。截至2022年底,已发布3批共建共享公共服务清单,涉及45项便民惠民政策。加强城乡风貌管控,建立了重点区域总规划师制度,保护自然景观格局,塑造“江南韵、小镇味、现代风”的新江南水乡风貌。

责任编辑:巨云鹏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