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在央视播出。全国技术能手、特变电工新疆变压器厂工艺技术员张国云当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本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自2023年9月启动。组委会在各级工会广泛推荐的基础上,于今年1月13日揭晓50名“年度人物”入围人选,并举办红毯仪式、打卡活动。专家评审委员会从入围人选中最终推选出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和40位提名人选。
1999年从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张国云成为特变电工的一名绕线工。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到变压器绕线的核心技术员,再到世界首台套产品绕制能手,从高级技师到大国工匠,他扎根生产车间24年,靠着一双手、一把量尺、一只皮锤、一个手电筒,仅用8年时间,完成了同行技术人员花费15年才能够达到的技能水平,创下一个班绕制6只圆筒式线圈的最高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线圈堪称变压器“心脏”,是实现电压转换关键部件,决定着整台变压器的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唯一±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被称之为“电力珠峰”,创造了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4个世界之最。2018年该工程加速建设,但变压器线圈绕制环节遭遇一项前所未有的难题。
“大型变压器导线和线芯就像线圈的毛细血管,要把导线焊接起来,就像把毛细血管连接起来。”张国云说,±1100千伏换流变压器结构复杂,以往一整条导线就能绕制完成的产品,需要焊接多种不同类型导线,焊点达数千个。因为没有先例参考,按常规方法焊接导线频繁熔断。
面对上百种线芯,张国云一一采样分析材质,进行焊接测试,最终采用高频焊接工艺实现无接触作业,避免对导线造成损伤。凭着多年经验,张国云完成导线焊接,使±1100千伏换流变压器顺利投运,再次将我国输变电技术提升到新高度。±1100kV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了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学技术将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荣誉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和默默的坚守。2018年,张国云患急性白血病,经过2次手术,9次化疗,10次骨穿,6次腰穿,2019年9月最后一次骨穿结果传来,张国云可以正常工作了!他喜极而泣:“我现在就想返回岗位!”一线出身的张国云强烈要求留在生产车间,重返熟悉的工位。
二十余年间,张国云参与绕制的线圈达到上万个,绕制总长度有4万公里,能绕地球一整圈。这让他练就了“精准控制”绕线本领,总长几万米的铜线,手工绕制成重达20到30吨的线圈,只要经他手都能将每只线圈公差精准控制在正负1毫米以内,比行业标准提高一倍。他也由此被员工们亲切地称为“张大师”。
以张国云名字命名的特变电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于2015年成立,累计培训员工两千余人,其中初级工近70人、多技能工40余人、中级工以上30余人。张国云所在生产中心60%以上绕线工由他培训上岗,他创新培训教材,把成熟绕线工的培养周期由两年缩短为半年。“张师傅的资料库就是权威数据库。”同事孙银年说,车间员工都可对照这个数据库解决难题。
此外,他提出的“小革小新”“质量金点子”等创新项目,累计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两万个小时。(人民日报记者 李亚楠)
审签:杨明方